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源地30a的季节和年代际变化
【摘要】:西北太平洋是生成热带气旋频率最高的海域,研究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对全球和区域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使用1981~2010年30 a的热带气旋资料,采用最近邻分级空间聚类法,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源地进行空间聚类,并分析了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产生频数与空间分布的季节差异和年代际差异。结果表明:(1)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源地有三个热点区(聚集区):南海的中北部、菲律宾群岛以东和马里亚纳群岛附近。(2)夏季和秋季是热带气旋的高发期,冬季和春季较贫乏,季节差异明显。空间分布也具有显著的季节差异,春季开始向西北偏移,秋季开始向东南偏移,冬、春季气旋仅分布在10°N以南,夏季分布范围最广,可到达北纬40°N左右。(3)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在厄尔尼诺年生成较少,拉尼娜年生成较多;年频数在1995年前后有显著差异,1995年之前年频数较高,1995年以后年频数明显下降;空间分布上,1995年以后,热带气旋源地的聚集区较1995年之前有向西北偏移的趋势。
|
|
|
|
1 |
刘宗秀;第十二届全国热带气旋科学讨论会在宁波召开[J];气象学报;2002年02期 |
2 |
黄幸媛;第十二届全国热带气旋科学技术讨论会在浙江宁波市召开[J];应用气象学报;2002年03期 |
3 |
孟智勇
,陈联寿
,徐祥德;中国近几年热带气旋研究进展(英文)[J];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2002年01期 |
4 |
冯利华;中国登陆热带气旋与太平洋海表温度的关系[J];地理学报;2003年02期 |
5 |
龚,陆维松,陈东升;浙江省登陆热带气旋气候特征初探[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
6 |
谢炯光,纪忠萍;登陆广东省热带气旋的奇异谱分析[J];热带气象学报;2003年02期 |
7 |
王同美,温之平,李彦,梁必骐,唐晓春;登陆广东热带气旋统计及个例的对比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5期 |
8 |
张晓慧,卢霞,颜梅;热带气旋对黄、渤海影响的统计特征分析[J];海洋湖沼通报;2003年02期 |
9 |
熊亚丽,黄忠;造成广州降水偏少的热带气旋特点[J];广东气象;2003年03期 |
10 |
贺海晏,简茂球,宋丽莉,魏青;近50a广东登陆热带气旋的若干气候特征[J];气象科学;2003年04期 |
11 |
王琳,杨扬,戚建国;“天眼”热带气旋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J];中国水利;2003年22期 |
12 |
谢定升,翁向宇,曾琮;热带气旋的路径及登陆预报[J];气象科技;2004年01期 |
13 |
李英,陈联寿,张胜军;登陆我国热带气旋的统计特征[J];热带气象学报;2004年01期 |
14 |
端义宏
,黄幸媛;加强学术交流 促进学科发展——第十三届全国热带气旋科学讨论会在浙江岱山召开[J];应用气象学报;2004年03期 |
15 |
;第十三届全国热带气旋科学讨论会在浙江岱山召开[J];气象学报;2004年03期 |
16 |
林爱兰,梁建茵,万齐林;珠江三角洲地区热带气旋逐时雨量分布特征[J];自然灾害学报;2004年04期 |
17 |
陈联寿,罗哲贤,李英;登陆热带气旋研究的进展[J];气象学报;2004年05期 |
18 |
陈达森;;影响湛江地区的热带气旋路径统计分析[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
19 |
吴胜安;张永领;江志红;;非汛期影响海南热带气旋的活动变化特征[J];热带气象学报;2006年03期 |
20 |
;《热带气旋等级》国家标准2006年6月15日实施[J];浙江气象;2006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