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嘴射流在气固提升管内的扩散和混合行为
【摘要】:为获得不同形式射流在提升管内的扩散特征和气固混合行为,利用气体示踪技术,在大型提升管冷模实验装置中考察向上和向下倾斜两种射流的影响。通过引入射流特征浓度获得射流相在提升管内的分布特征,通过计算停留时间方差获得提升管内射流的局部停留时间分布特征,根据停留时间方差与操作条件及轴向高度的拟合结果计算射流影响区高度。结果表明,斜向下的射流进入提升管后沿径向分布更均匀,且可使混合流体在较短的距离内实现由近似"全混流"到近似"平推流"的过渡,与斜向上的射流相比,向下倾斜的射流可缩短射流混合区高度约50%。
|
|
|
|
1 |
边京;赵凤静;范怡平;卢春喜;;油剂逆流接触FCC提升管进料段内喷嘴射流浓度的分布[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17年06期 |
2 |
王钊;闫子涵;范怡平;卢春喜;王子健;吕卓强;;新型催化裂化提升管进料段内原料射流浓度分布的大型冷模实验研究[J];过程工程学报;2016年01期 |
3 |
;催化裂化提升管高效喷嘴的研制与使用[J];石油炼制与化工;1989年02期 |
4 |
闫子涵;秦小刚;陈昇;范怡平;卢春喜;;油剂逆流接触提升管进料段固含率及颗粒速度的径向分布[J];过程工程学报;2014年05期 |
5 |
蒋浩;;催化裂化提升管末端快分技术的进展[J];当代石油石化;1993年08期 |
6 |
周婉华;;大港炼油厂5×10~4t/a混合提升管高效再生装置投产成功[J];石油炼制与化工;1988年02期 |
7 |
王丽敏;;催化裂化提升管反应优化控制技术[J];广东化工;2012年09期 |
8 |
钱伯章;锦西石化分公司催化裂化装置两段提升管改造成功[J];炼油技术与工程;2004年05期 |
9 |
陈新国,徐春明,郭印诚;稠密气体理论在催化裂化提升管中的应用[J];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2000年01期 |
10 |
谭兴利;于建中;王文华;;催化裂化提升管反应器噎塞事故的处理和预防[J];石化技术;2007年04期 |
11 |
刘丙超;苏鲁书;李春义;;催化裂化预提升工艺研究进展[J];炼油与化工;2016年06期 |
12 |
相养冬,李占宁,阎铁伦,郭宇光,杨元彬;催化裂化装置采用两段提升管技术的改造及效果[J];炼油技术与工程;2005年11期 |
13 |
吴彬彬;贾砼;武明;彭宇;戴磊;蔡广远;李伟;;催化裂化提升管内气固流动特性的数值模拟[J];石油和化工设备;2012年04期 |
14 |
高金森,郑晓军,董伟,陈新国,徐春明,李阳初;催化裂化提升管反应器终止剂注入位置的确定[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6期 |
15 |
范怡平,晁忠喜,卢春喜,孙国刚,时铭显;催化裂化提升管预提升段气固两相流动特性的研究[J];石油炼制与化工;1999年09期 |
16 |
;分子筛提升管—高效再生装置 荆门炼油厂Ⅳ型催化裂化装置改造概况[J];齐鲁石油化工;1982年05期 |
17 |
刘玉翠;;提升管两段再生催化裂化[J];石油炼制与化工;1988年1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