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基于算子理论的非线性系统互质分解方法及其现状

朱芳来  罗建华  
【摘要】:主要介绍了基于算子理论的非线性系统互质分解方法及其理论。从互质分解的存在性 ,基于Youla参数的构造 ,系统的稳定鲁棒性及观测器的设计等各方面 ,讨论了非线性系统互质分解方法及理论在控制理论中的应用 ,并指出了未来该领域的研究方向。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骆万文,韩正之,张钟俊;非线性系统的有界增益分解[J];控制理论与应用;1996年02期
2 潘丹杰;韩正之;张钟俊;;非线性系统的反馈镇定和右互质分解[J];自动化学报;1992年04期
3 周超俊,蒋慰孙,藤井省三;非线性系统的多模态ARMAX模型──一种基于插值理论的模型[J];自动化学报;1995年02期
4 李新忠,简林柯,何钺;连续跟踪轨迹的非线性系统迭代学习控制[J];机床与液压;1997年05期
5 丁伟东,孙志毅,吴聚华;一类非线性系统的迭代学习控制[J];系统仿真学报;2004年01期
6 徐余法;徐余法;俞金寿;;基于神经网络的非线性预测控制[J];电气自动化;2005年05期
7 沈永良;胡致强;赵建华;;基于动态非线性逼近的非线性系统预测控制[J];控制与决策;2007年01期
8 陈作贤;季海波;何德峰;;一类输出反馈非线性系统的鲁棒输出调节[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08年12期
9 赵彤;许昕;曲绍华;;一类隐含控制输入非线性系统的自适应控制[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6期
10 王慧;容旭东;;非线性系统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技术综述[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11 罗国权,和永寿 ,翟应田;电容非线性系统倍周期状态下对小信号的响应[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年01期
12 韩京清;非线性系统的状态观测器[J];控制与决策;1990年03期
13 胡仰曾;;一类非线性系统参数辨识的新方法及其在生化发酵过程建模中的应用[J];自动化学报;1990年06期
14 岳振军,曹祖庆,陈浩球;非线性系统参数估计的迭代Bayes方法[J];东南大学学报;1995年05期
15 马晓军,王小捷,文传源;基于神经网络的非线性系统的输出调节[J];控制与决策;1995年03期
16 鲍立威,沈平,何敏;用人工神经网络K-Net构造状态观测器[J];信息与控制;1997年02期
17 卢俊国,汪小帆,王执铨;离散时间非线性系统的一种新型状态观测器[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18 施阳,徐德民,严卫生,任章;一类不确定性非线性系统的神经网络稳定控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1998年03期
19 袁南儿;一类非线性系统的变强度通-断模糊控制策略[J];电工技术学报;1998年06期
20 严星刚,林辉,戴冠中;一类非线性系统的D型在线学习控制[J];航空学报;199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峰;;非线性系统的可镇定性与右互质分解[A];1995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上)[C];1995年
2 骆万文;韩正之;张钟俊;施颂椒;;非线性单位反馈系统的有界增益镇定[A];1996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3 刘勇;沈毅;胡恒章;;递归神经网络自适应滤波器[A];1998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1998年
4 徐建闽;欧松;韦岗;;一类非线性系统参数辨识的浮点遗传算法[A];1996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1996年
5 胡维多;文传源;;一个非线性输入输出解耦的动态状态反馈结构[A];1992年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2年
6 徐维鼎;;一类非线性系统的线性化[A];1993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3年
7 秦孝艳;陈卫田;初学导;;不确定非线性系统的鲁棒自适应控制[A];1998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8 曹曙光;;一般非线性系统的规范型[A];第三届全国控制与决策系统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1年
9 刘成;冯元琨;李春文;杜继宏;;非线性系统弱能控向量的递推算法[A];1997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1997年
10 戴琼海;武宏伟;王普;李衍达;;基于动态递归神经网的鲁棒观测器研究[A];1998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199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峻;基于学习方法的非线性系统主动容错控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2 何静;基于观测器的非线性系统鲁棒故障检测与重构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3 苏亚坤;基于T-S模糊模型的非线性系统的控制与滤波设计[D];青岛大学;2010年
4 罗秋滨;一类非线性系统预测控制中的建模问题[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5 张果;基于T-S模型的非线性系统的模糊控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6 张涛;非线性系统控制策略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7 叶旭东;非线性系统控制研究[D];浙江大学;1994年
8 陈作贤;最小相位不确定非线性系统的鲁棒自适应输出调节[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9 康强;不确定非线性系统的自适应模糊控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10 张绍杰;一类非线性系统的若干控制问题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金栋;非线性预测控制的鲁棒性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03年
2 仲兆准;非线性系统的鲁棒无源化控制[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3 侯志鹏;基于强化学习的模糊神经网络控制研究及应用[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7年
4 刘洪娥;广义预测控制的研究与仿真[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5 贺超英;一类非线性系统的自适应控制器的设计与应用[D];湖南大学;2004年
6 郝飞;厂级控制的研究及应用[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6年
7 刘佳;非线性系统的模糊建模与控制[D];黑龙江大学;2007年
8 虞培培;UKF滤波算法在二级倒立摆上的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9 张荫芬;热工过程预测控制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3年
10 秦力顼;基于GA的模糊神经网络智能控制研究及其在非线性系统中的应用[D];重庆大学;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