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大黄鱼致病性溶藻弧菌的分离鉴定与毒力相关基因分析
【摘要】:2018年,宁德蕉城大湾渔排大黄鱼出现体表和鳍条溃疡、出血,鳃缺损等症状。为鉴定该菌株并评估其致病性,本研究从患病大黄鱼鳃部分离得到一株优势菌株,生理生化特征显示,该菌株可在TCBS培养基上生长,菌落颜色为黄色,为革兰阴性短杆菌,具有嗜盐性,生理生化指标与标准株17700一致。结合生理生化指标与16S rDNA分析,确定该菌为溶藻弧菌,命名为Val180620。攻毒结果显示,Val180620菌株对大黄鱼具有较强的致病力,在水温25℃腹腔注射感染时,对规格(20±2)g大黄鱼的LD_(50)为2.38×10~6 CFU。毒力相关基因分析结果表明,Val180620菌株携带有CollagenaseVA、ToxR、FlaA和TRH等毒力相关基因。此外,本研究未从菌株Val180620中检测出UreR基因,但菌株Val180620仍表现出较强的致病性,说明UreR不是决定溶藻弧菌毒力的主要因子。
|
|
|
|
1 |
金珊,郑天伦,王国良,赵青松;溶藻弧菌胞外产物对大黄鱼的致病性[J];中国兽医学报;2004年05期 |
2 |
郭全友;朱彦祺;姜朝军;李保国;;环境因子对轻腌大黄鱼中溶藻弧菌生长/非生长界面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8年03期 |
3 |
王军,鄢庆枇,苏永全,张纹;溶藻弧菌的间接荧光抗体快速检测[J];海洋科学;2002年07期 |
4 |
侯红红;苗亮;李明云;郭晓飞;杜静雅;陈炯;;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白细胞介素10(IL-10)基因克隆及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侵染后表达变化分析[J];海洋与湖沼;2018年06期 |
5 |
欧阳吉隆;周永灿;吴学贵;戴小连;王世锋;谢珍玉;;海南地区溶藻弧菌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J];海洋科学;2011年07期 |
6 |
熊盼;彭喜春;魏霜;陈沿廷;赵晖;唐书泽;吴希阳;;溶藻弧菌的毒力相关基因及其对小鼠的致病力[J];微生物学报;2014年01期 |
7 |
金珊,蔡完其,於宏,赵青松,郑天伦;大黄鱼溶藻弧菌病细胞病理变化的初步研究[J];海洋科学;2003年02期 |
8 |
姚刚;覃映雪;邹文政;徐晓津;邢颜丽;纪荣兴;郑天凌;鄢庆枇;;致病性溶藻弧菌生物膜形成特性研究[J];水产科学;2012年02期 |
9 |
鄢庆枇;陈强;邹文政;马甡;庄峙厦;王小如;;不同环境条件对溶藻弧菌粘附大黄鱼肠粘液的影响[J];水产学报;2006年02期 |
10 |
曹军;冯学芝;冯展波;常燕;徐磊;;大黄鱼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离与鉴定[J];湖北农业科学;2007年05期 |
11 |
程起群;大黄鱼养殖疾病及其治疗[J];齐鲁渔业;2002年10期 |
12 |
王凡;廖碧钗;孙敏秋;林国清;陈洪清;黄光亮;陈庆凯;陈庆荣;李安涵;;福建大黄鱼产业发展形势分析[J];中国水产;2019年03期 |
13 |
;这条深受欢迎的海水鱼,现在野生海捕量已不足万吨,谁能养殖出“野生”大黄鱼,谁就是赢家[J];当代水产;2018年01期 |
14 |
杨卫;王春苗;张英丽;冯小珊;王陈陈;;我国大黄鱼养殖产业现状及对策研究(上)[J];科学养鱼;2018年05期 |
15 |
尹春跃;对大黄鱼濒临绝迹的原因追述以及未来的努力[J];生物学教学;2000年11期 |
16 |
程纯明;;产量15万吨,配合饲料使用不足10%,大黄鱼产业还有哪些商机待挖掘?[J];当代水产;2016年10期 |
17 |
崔和;叶新;邹林林;刘莹;;大黄鱼流通链中价格形成及利润分配[J];中国水产;2011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