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民间慈善组织及其运行机制——一个历史社会学的视角
【摘要】:作为一种彰显中国传统社会文化并体现高度志愿性精神的社会组织形式,传统民间慈善组织通过开展赈灾济贫、救助鳏寡孤独等各项社会行动,致力于解决弱势群体的生老病死等问题,并由此重构了社会秩序。同时,它还肩负着以儒家正统价值体系教化社会的重任,与国家政权的统治目标相符。从历史上来看,民间慈善组织自明末清初时期得以兴起,期间其命运虽多有起伏却一直得以赓续,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从深层来看,民间慈善组织的存续与价值观念支撑、结构性机会、物质性基础以及组织本身的韧性等密切相关。从这四个方面对传统民间慈善组织进行系统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一社会组织历史形态的运行机制,同时也有利于对其当代发展予以把握,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其发挥多元化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