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PS同震位移场约束反演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破裂空间分布
【摘要】:2008年5月12日发生在四川汶川的大地震造成映秀—北川断裂和灌县—江油断裂同时破裂,分别形成了240多公里和70多公里的地表破裂带.本文以GPS观测获得的同震位移场为约束,反演地震破裂的空间分布.反演结果显示映秀—北川主破裂带倾向北西,沿破裂带的走向从南到北倾角逐渐变大,破裂断层的平均宽度在10-18 km左右.破裂断层的错动在南段以逆冲为主,在北段走滑分量逐步加大,右旋走滑成为断层破裂的主要特征.断层破裂最大段落错动量分别达到了7.8 m和7.4 m,恰好对应这次地震中地表破坏最为严重的映秀和北川地区.本次地震释放地震矩6.70×10~(20)N·m,相应矩震级M_w=7.9.
|
|
|
|
1 |
方颖;江在森;杨永林;顾国华;武艳强;;汶川Ms8.0地震前后鲜水河断裂南段的变形特征[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0年03期 |
2 |
祝芙英;吴云;林剑;周义炎;熊晶;杨剑;;汶川Ms8.0地震前电离层TEC异常分析[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08年06期 |
3 |
祝芙英;吴云;林剑;周义炎;熊晶;杨剑;;汶川地震前电离层VTEC的异常响应[J];地震学报;2009年02期 |
4 |
焦龙;吴云;张跃刚;;用边界元法研究川西地区的形变场与应变场[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0年03期 |
5 |
万永革;;汶川地震产生的应变场和位移场[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
6 |
;GPS测定的2008年汶川Ms8.0级地震的同震位移场[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8年10期 |
7 |
王敏;;GPS观测结果的精化分析与中国大陆现今地壳形变场研究[J];国际地震动态;2010年03期 |
8 |
于志忠;冯丽丽;李天文;梁伟峰;王庆良;崔笃信;;昆仑8.1级地震对青藏块体东北缘地壳水平运动的影响初探[J];测绘科学;2007年03期 |
9 |
王解先,葛茂荣,金国雄,钟伟;长距离GPS定轨定位软件在微机上的实现[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2期 |
10 |
王遗南;全球定位系统在开来沉陷观测中的应用[J];矿山测量;1997年02期 |
11 |
张项铎,谢世杰;WGS—84转换为国家实用坐标的研究[J];隧道建设;1997年01期 |
12 |
王正明;关于GPS测时精度与共视问题[J];陕西天文台台刊;1998年02期 |
13 |
卓力格图,张爱华;GPS与GLONASS的坐标转换[J];地壳形变与地震;2000年02期 |
14 |
牛安福,王琪,乔学军;断层活动的最优化定量方法研究[J];地壳形变与地震;2000年02期 |
15 |
张小红,李征航,徐绍铨;三峡库区崩滑地质灾害GPS监测试验(示范)的精度评定[J];铁路航测;2000年01期 |
16 |
岑长华,肖青,张杰林,刘京晶,于宏,何钟琦,崔振奎;一种新的实用型城市基础信息采集系统——轻型飞机成像光谱集成技术系统[J];铀矿地质;2000年02期 |
17 |
党亚民,晁定波,许才军,赵少荣;利用GPS形变资料确定地壳形变的应变特征[J];测绘科学;2001年03期 |
18 |
李淑慧;VC~(++)6.0环境下GPS接收机串口通信的实现[J];测绘信息与工程;2002年05期 |
19 |
郑瀚;GPS控制测量在重点工程中的实践探讨[J];城市勘测;2002年04期 |
20 |
王庆良,王文萍,崔笃信,朱桂芝,梁伟锋;青藏块体东北缘现今地壳运动[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02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