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LTCC接收前端组件的设计与实现

李中云  曾耿华  陈鹏  杨建宇  
【摘要】:低温共烧陶瓷(LTCC)多层基板技术是一种可实现微波电路小型化、高可靠性的新型技术。利用LTCC技术将功分器、耦合器、带通滤波器、电阻电容等接收前端主要无源元件埋置到基板内部,采用微组装技术实现芯片互连,实现了多芯片组装(MCM)级的S波段接收前端组件并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接收前端达到设计指标,其体积仅相当于传统组件1/5。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8条
1 高勇;王绍东;;采用LTCC技术的X波段接收前端MCM设计[J];现代雷达;2008年05期
2 ;Silicon Laboratories推出高效能整合式ADSL2+模拟前端组件Si3110[J];电子与电脑;2004年07期
3 林霖;王健;;加强科学管理 保证区域前端传输安全[J];有线电视技术;2017年01期
4 王彦杰;;有线电视系统前端功能和前端设计[J];黑龙江科学;2020年20期
5 周岩;;有线电视多县域总前端的建设[J];中国有线电视;2010年07期
6 陈华;前端[J];有线电视技术;2004年11期
7 林山 ,叶维芳;在现有的前端挤进新装置[J];有线电视技术;2001年05期
8 王锋;李中云;;基于多芯片组装技术的小型微波收发前端研制[J];信息与电子工程;2009年01期
9 欧建生;播出前端射频自动循环监控、监录系统简介[J];中国有线电视;2005年Z3期
10 蒋玉;CATV前端技术讲座(3)[J];有线电视技术;1999年03期
11 蒋玉;CATV前端技术讲座(4)[J];有线电视技术;1999年04期
12 赵娟;李东明;曾旭明;李亚敏;;高频雷达模拟前端与天线的匹配问题研究[J];电子技术;2014年11期
13 雷庆勇;;浅析802.11n走向无线前端的瓶颈[J];中国科技财富;2008年12期
14 常俊亮;简易家庭小前端[J];中国有线电视;2004年14期
15 刘波;分布式HFC网络前端光平台的运行和管理[J];中国有线电视;2001年21期
16 徐宝荣;东方红林业局MMDS系统前端故障分析与排除[J];中国有线电视;1998年09期
17 蒋玉;CATV前端技术讲座(2)[J];有线电视技术;1999年02期
18 潘文胜;张智男;曾坷;;前端业务刀片机更替方案设计与实施[J];有线电视技术;201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佩;方南军;王正义;;基于LTCC技术的雷达接收前端组件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混合集成电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付永健;姜万顺;李小玲;邓建钦;;V波段辐射计接收前端组件的设计[A];2013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C];2013年
3 王艳;马弘舸;曹学军;李科;蔡武川;冯仕云;陈冀;陈琅轩;;雷达前端射频装置效应实验[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3)[C];2003年
4 艾才杰;赵伟;张勇;;太赫兹(220GHz)收发前端测试[A];2015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C];2015年
5 惠施胜;;C波段雷达高度表接收前端的研制[A];1997年全国微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1997年
6 郭岚;;浅析通过话务分析遏制话务流失,支撑市场前端[A];2007中国科协年会——通信与信息发展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7年
7 李超;徐军;罗慎独;薛良金;;毫米波低噪声集成接收前端[A];2001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C];2001年
8 惠力;唐高弟;李中云;;LTCC多路选通毫米波接收前端技术研究[A];2011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1年
9 胡晓镓;;介绍一部八毫米跟踪雷达接收前端[A];2005'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第一册)[C];2006年
10 李骦;胡江;;X波段基于LTCC技术的三维带状线型延迟线组件[A];2013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C];2013年
11 杨时红;刘洋;左涛;宾峰;陈宇鹏;汪名峰;黄振辉;;一种天线集成式高灵敏度小型超导接收前端的研制实例[A];2013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C];2013年
12 张晓阳;李栓涛;李欣;林浩佳;;W波段直接检波式辐射计接收前端[A];2018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8年
13 赵丽娟;邹永庆;杨代明;;LTCC小型天线的稳定性分析[A];2009年全国天线年会论文集(下)[C];2009年
14 刘洋;阮晓明;孙文娟;宾峰;石磊;王丽;傅斌;王曦雯;黄振辉;;星用高温超导接收前端[A];2017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7年
15 夏铭;杜艳艳;;分布式HLR中前端负荷分担研究[A];中国通信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9年
16 効婧涵;王志刚;;基于LTCC的T/R组件三维垂直互联结构设计[A];201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9年
17 李勇利;徐军;周进;;Ka波段接收前端的研究[A];2007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7年
18 谢廉忠;严伟;房迅雷;;钙硼硅系LTCC生瓷带在收/发组件中的应用[A];2014年电子机械与微波结构工艺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4年
19 谢廉忠;;收发组件中的LTCC电阻埋置技术[A];2010中国电子制造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0 张志成;刘亚强;康晓文;王石;夏彦;孙熙杉;吴朝霞;金永杰;;可调增益的小动物PET前端电子学设计[A];第十四届全国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1条
1 王立发;基于LTCC技术微波收发组件关键技术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1年
2 王正伟;基于LTCC技术的微波毫米波收发组件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3 王向展;数字多媒体接收系统前端关键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4 古健;基于基片集成波导的LTCC电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5 宋小强;硅酸铜钡基低介电常数微波介质陶瓷及其LTCC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21年
6 张程高;用于生物电信号采集的高性能模拟前端电路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7 李超;毫米波集成接收前端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8 翟伟乐;微波光子接收前端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21年
9 梁志明;用于植入式脑电记录的低噪声高输入阻抗模拟前端芯片的研究与设计[D];华南理工大学;2020年
10 王金洪;基于LTCC技术的毫米波天线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11 王夏宇;多通道高性能激光雷达模拟前端集成电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2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戴晓芒;基于LTCC技术的S波段发射前端小型化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2 李平;八毫米收发前端LTCC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3 李夏琴;L波段LTCC收发前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4 李飞雪;基于LTCC的MCM接收前端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5 王璞;三毫米前端小型化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6 傅显惠;2~18GHz接收前端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2020年
7 何博;基于LTCC的小型化毫米波收发组件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8 杜清兆;L和S波段高频收发前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9 李东风;嵌入式高清视频前端及其远程控制的设计与实现[D];南京邮电大学;2011年
10 高勇;高可靠性X波段小型化接收前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11 李毅响;毫米波集成接收前端[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12 孙圣涛;X波段脉冲雷达前端研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13 敬龙;宽带微波前端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20年
14 蒋洪福;微波宽带接收前端小型化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7年
15 沈大立;基于LTCC的超宽带毫米波收发前端[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16 余嘉深;用于移动健康监测系统的模拟前端电路设计[D];东南大学;2019年
17 刘侨;18-40GHz前端接收组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18 黎晖;毫米波低噪声集成接收前端的研制[D];电子科技大学;2002年
19 陈荻;双频段多通道接收前端的研究[D];东南大学;2017年
20 谢能;W波段平面混合集成收发前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本报记者 王伟;前端制作:与5G融合打通超高清产业最后一公里[N];中国电子报;2020年
2 ;德州仪器推出ADSL模拟前端新方案[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1年
3 ;保障数据中心前端高效稳固[N];中国计算机报;2014年
4 ;Ericsson推出CDMA组件[N];计算机世界;2000年
5 ;“微组件”计划嵌入光转发器[N];计算机世界;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