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北宋学者对汉唐经学的批评
【摘要】:儒学的危机引发了北宋学者的文化忧患意识,他们出于维护儒学权威、阐扬儒学价值的目的,对经道关系、汉唐经学以及儒家经典进行了重新审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他们的尊儒、崇道、宗经等意识比汉唐儒者更为强烈;二是出于“卫道”的目的,对儒家经典进行了重新审视;三是在提倡经世务、重义理的同时,对汉唐经学进行了反思与批评。但是,北宋学者对儒家经典的新观察不是为了损害儒经的权威,而是为了强化经典与“圣人之道”对社会生活的支配作用,重建对经典、对儒学的信仰。他们虽然对汉唐传注之学有过激烈的批评,但并不否认传注对于理解儒家经典的重要性。北宋学者通过对传统经学的反思与批评,促进了经学变古和儒学革新,使儒家经学走出了汉学,构建了宋代经学的基本特征,为儒学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
|
|
|
1 |
傅杰(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宋学·新宋学和《新宋学》[N];文汇报;2002年 |
2 |
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 李学勤;宋学比汉学更接近先秦思想[N];社会科学报;2010年 |
3 |
记者 纪秀君 杨桂青;第二届世界汉学大会召开[N];中国教育报;2009年 |
4 |
石天强;假如汉学变成一个陷阱[N];中国教育报;2009年 |
5 |
本报记者 丰捷 姚晓丹;迎接汉学发展的蓬勃之势[N];光明日报;2009年 |
6 |
本报驻京记者 王乐;“仿汉学”更容易出活儿?[N];文汇报;2009年 |
7 |
记者 王杨;第二届世界汉学大会在京召开[N];文艺报;2009年 |
8 |
李学勤(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 严绍璗(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孙萍(中国人民大学国剧研究中心主任) 王添羽(新加坡戏曲学院教授) 钮骠(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 詹福瑞(中国国家图书馆馆长) 张福贵(吉林大学文学院院长) 杨慧林(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 黄保罗(香港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教授) 霍普金斯(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拉多萨夫·普西奇(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大学孔子学院院长);新汉学:重新发现中国文化经典[N];社会科学报;2009年 |
9 |
张西平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中国文化的世界性意义[N];中国图书商报;2010年 |
10 |
姚小平;“汉学”辨[N];中华读书报;2010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