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流T型连铸中间包结构优化
【摘要】:在实验室中以1∶2.5几何相似比建立了两流T型中间包钢液流动的物理模型,保持弗劳德数相等进行物理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原方案中间包结构的最小停留时间为35.00 s,峰值时间为103.75 s左右,平均停留时间约为273.42 s,活塞流体积分数约为17.88%,死区体积分数为29.53%.采用湍控器、一堰和两坝作为该中间包的控流装置,可以大幅度改善中间包的流体流动特性.结构改进后的中间包流体流动特性:最小停留时间达到151.75 s,峰值时间为281.25 s,平均停留时间为354.16 s,活塞流体积分数为55.80%,死区体积分数降低到8.73%.
|
|
|
|
1 |
李永祥;程乃良;陈志平;郑淑国;王颖;朱苗勇;;三流Τ型中间包内控流装置优化的物理模拟[J];中国冶金;2008年02期 |
2 |
李丽颖,赵雷,姜振生;优化连铸中间包控流装置的水模实验[J];鞍钢技术;2005年02期 |
3 |
王波;郭俊玉;张捷宇;李亮;刘承志;;板坯连铸异型中间包卷渣水模型实验研究[J];铸造技术;2007年04期 |
4 |
张朝晖;巨建涛;赵福才;赵亮;;临钢板坯连铸机中间包物理模拟与数学模拟实验研究[J];连铸;2009年01期 |
5 |
张茂存,刁承民,高靖超;提高连铸中间包寿命的工艺研究与应用[J];耐火材料;2005年03期 |
6 |
谢健,郑淑国,吴永来,朱苗勇;五流T型中间包内控流装置优化的水模型实验[J];材料与冶金学报;2002年04期 |
7 |
曹娜;朱苗勇;;板坯连铸中间包内控流装置结构的优化[J];材料与冶金学报;2007年02期 |
8 |
张庆国;;创新“结构优化”培训工作的实践[J];山东劳动保障;2009年04期 |
9 |
冶信;;用于连铸中间包衬的新型镁铬质涂料[J];上海金属;1990年01期 |
10 |
钟良才;张庆峰;孙海轶;朱英雄;王仁贵;王文仲;贾宏明;张晓军;潘玲;;单流厚板坯连铸中间包结构优化[J];炼钢;2006年03期 |
11 |
杨菊娣;叶有余;陈才淼;杨焕祥;曹荣才;;连铸中间包采用双隔墙对板坯质量的改善[J];钢铁;1983年11期 |
12 |
宁积春;;唐钢的结构优化和整体发展[J];冶金标准化与质量;1994年10期 |
13 |
郑淑国,朱苗勇,姜桂连,宋嘉鹏;四流矩形中间包冲击碗应用水模实验研究[J];钢铁;2004年05期 |
14 |
陶立群;姜茂发;王德永;薛文辉;姜学锋;;连铸中间包底吹氩物理模拟和工业实践[J];钢铁;2006年05期 |
15 |
于涌;;连铸中间包用绝热板试验成功[J];上海金属;1982年03期 |
16 |
刘新田;姜伟明;张家裕;商宝禄;周尧和;;连铸中间包内钢液流动的水力学模拟[J];钢铁研究;1989年01期 |
17 |
曾少华;;使用绝热板连铸中间包技术总结[J];炼钢;1992年04期 |
18 |
陶立群,姜茂发,姜学锋,薛文辉,张红令,孙中强,朱英雄;连铸中间罐采用新型控流装置的模拟试验[J];炼钢;2005年02期 |
19 |
薛伟锋,文光华,唐萍,宋超,沈昶,黄社清,史向英,潘远望;薄板坯连铸中间包控流装置的数理模拟[J];特殊钢;2005年03期 |
20 |
曲英;王利亚;;连铸中间包内钢液流动的数学模型——对中间包流动过程的分析[J];过程工程学报;1985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