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修复基因XPD多态性和肝细胞肝癌危险性的病例-对照研究
【摘要】:目的 探讨DNA修复基因XPD多态性和肝细胞肝癌 (Hepatocellularcarcinoma ,HCC)发生的关系。方法 应用病例 对照研究方法 ,选择了江苏启东地区 72例HCC患者以及 137例正常对照 ,以年龄 (± 3岁 )和性别为配对因素进行了配对 ,对XPD 75 1位点基因多态性作PCR RFLP分析。结果 XPD 75 1位点的Gln/Lys或Gln/Gln基因型的发生频率在病例组中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别有显著性 (OR =3.13,95 %CI =1.16~ 8.4 7) ,在调整了HBV感染因素后 ,差别的显著性虽然消失 ,但可信限下限位于临界处 (OR =2 .70 ,95 %CI =0 .98~ 7.4 2 )。对HBV感染患者并同时伴有XPD 75 1位点为Gln/Lys或Gln/Gln基因型的个体 ,其HCC发生的危险性是HBV阴性及XPD 75 1位点为Lys/Lys野生型基因型个体的 6 .6 8倍 ,差别有显著性 (OR=6 .6 8,95 %CI=3.4 3~ 13.0 1)。结论 本次研究的结果首次应用病例 对照研究发现XPD 75 1位点基因多态性可能影响HCC的发生 ,同时指出XPD 75 1位点基因多态性和HBV感染之间可能存在基因—环境交互作用
|
|
|
|
1 |
周秀敏;DNA损伤修复与肿瘤的关系[J];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2003年04期 |
2 |
张春燕;黄天壬;张振权;余家华;何振芳;周德南;利基林;叶司原;邓伟;盛鹰;梁安民;唐步坚;;广西肝癌高发区成年居民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现况研究[J];广西医学;2006年12期 |
3 |
林东昕,谭文
,陆士新
,邢德印;中国食管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年10期 |
4 |
阮萃才,梁远,刘锦玲,刘宗河,涂文升;蚕豆根尖微核技术监测环境污染物的诱变活性[J];环境科学;1992年04期 |
5 |
沈洪兵,徐耀初,沈靖,钮菊英,叶本法,陈建国,张宝初,李文广,詹重厚,赵新民;饮茶习惯与原发性肝癌关系的现况调查[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6年02期 |
6 |
唐艳,章荣华,楼晓明,孟佳;饮酒、吸烟与肝癌关系的调查[J];浙江预防医学;2001年12期 |
7 |
唐红生,洪剑明,邱泽生;内含子与基因表达[J];细胞生物学杂志;1997年01期 |
8 |
李兆申,潘雪;胰腺疾病研究现状及面临的问题[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4年11期 |
9 |
许玲,孙大志,余志红;肿瘤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研究及个体化医疗的思考[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5年05期 |
10 |
施健,吴诚,刘苏,谢渭芬;我国胰腺癌部分发病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J];胰腺病学;2004年03期 |
|
|
|
|
|
1 |
臧静媛;刘文天;;天津地区胃癌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1年02期 |
2 |
;[J];;年期 |
3 |
;[J];;年期 |
4 |
;[J];;年期 |
5 |
;[J];;年期 |
6 |
;[J];;年期 |
7 |
;[J];;年期 |
8 |
;[J];;年期 |
9 |
;[J];;年期 |
10 |
;[J];;年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