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基于汶川地震远场强震动记录的厚覆盖土层对长周期地震动影响分析

徐扬  赵晋泉  李小军  马秀芳  赵向佳  
【摘要】:利用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的远场强震动记录,研究太原盆地厚覆盖土层对长周期地震动的影响,并将其结果与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中的土层反应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厚覆盖土层对长周期地震动有很强的放大作用,覆盖层厚度越厚,峰值出现的周期越大,而相对于基岩最大放大可达9倍左右。另外,对于厚覆盖层的场地,观测结果与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计算结果在一定的长周期范围内差别相当大,相对于基岩,观测结果的放大系数至少高于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计算结果的2倍以上,最大达到近9倍。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卢大伟;李小军;崔建文;;汶川中强余震地震动峰值衰减关系[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10年S1期
2 彭小波;刘浪;李小军;孙平善;;汶川地震中建筑物震害和地震动参数相关性研究[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11年04期
3 许志琴;李海兵;吴忠良;;汶川地震和科学钻探[J];地质学报;2008年12期
4 董秀军;黄润秋;;三维激光扫描测量在汶川地震后都汶公路快速抢通中的应用[J];工程地质学报;2008年06期
5 安理;李东峰;;浅析汶川地震救灾军事行动中的装备保障[J];四川地震;2008年04期
6 陈凯;;浅谈“5·12汶川地震”后四川旅游经济的复苏[J];科技信息;2008年35期
7 谢中华;;童亭煤矿地下水位异常与汶川地震[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8 同春芬;何珊;;汶川地震中我国应急管理的协调机制研究[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9期
9 潘树林;郭宗峰;;汶川地震灾后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恢复[J];宜宾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10 许冲;戴福初;徐锡伟;;汶川地震滑坡灾害研究综述[J];地质论评;2010年06期
11 张希;张晓亮;张四新;王双绪;蒋锋云;;青藏块体东北缘近期GPS水平运动特征与汶川大震影响[J];地震研究;2010年04期
12 梁海安;景立平;李永强;任长青;;汶川地震土石坝震损方向性问题研究[J];世界地震工程;2010年S1期
13 林静;;汶川地震中非政府组织发展初论[J];南方论刊;2011年02期
14 李震;周建民;谢酬;;星载SAR差分干涉测量提取汶川地震同震形变场[J];自然灾害学报;2011年01期
15 刘小岚;王文杰;李甜甜;赵兴征;马红旺;;汶川地震前后龙溪-虹口自然保护区景观多样性的遥感评估[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1年02期
16 侯景瑞;袁中夏;;汶川地震滑坡与影响因素[J];西北地震学报;2011年S1期
17 莫庸;金建民;杜永峰;曹宝恒;刘新海;刘郝林;;小山包上竖向不规则砖混结构办公楼严重震害分析[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8年04期
18 林树枝;;汶川地震灾区房屋抗震加固及设计的几点建议[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8年04期
19 胡幸平;俞春泉;陶开;崔效锋;宁杰远;王艳华;;利用P波初动资料求解汶川地震及其强余震震源机制解[J];地球物理学报;2008年06期
20 夏珊;刘爱文;;汶川地震框架柱震害的初步分析[J];震灾防御技术;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小军;周正华;于海英;温瑞智;;汶川8.0级地震强震动观测及记录初步分析[A];汶川地震建筑震害调查与灾后重建分析报告[C];2008年
2 李艳富;王兆印;施文菁;王旭昭;;汶川地震引发的坡面泥石流[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王仁坤;邵敬东;;沙牌拱坝经受了超强地震的考验[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C];2009年
4 任蕾;;《人民日报》汶川地震报道的内容分析[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施文婧;王兆印;刘丹丹;徐梦珍;;震区花岗岩崩塌体上的植被修复[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袁海军;;汶川地震的几点思考——从建筑震害现状中进一步认识建筑抗震性能[A];第十届全国建设工程无损检测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毛蓉萍;;错层建筑在汶川地震中受损分析[A];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9年
8 肖岩;陈国;杨瑞珍;佘立永;周泉;;现代竹结构住宅抗震性能研究[A];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9年
9 王海洋;邓慧华;皋伟;金晶;康学军;陆祖宏;;汶川地震发生一个月后受灾群众心理健康状况和应对方式的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曾政;胡友兰;王曦鸣;汤明;;从汶川地震思考兽医如何进行震后人畜共患病防控工作[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8防灾减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小波;汶川地震强震动记录分析及应用[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1年
2 张勇;震源破裂过程反演方法研究[D];北京大学;2008年
3 兰晓雯;基于汶川地震动衰减特征的四川长周期地震动反应谱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4 齐文浩;土层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方法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8年
5 周宝峰;强震观测中的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2年
6 于媛媛;山岭隧道衬砌结构震害机理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3年
7 余慧;汶川地震灾区历史文化名城灾后价值分析与保护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8 高峻;基于汶川地震重建的农居建造范式及其策略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9 周斌;水库诱发地震时空演化特征及其动态响应机制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10年
10 郭飚;非均匀各向异性介质的地震P波走时层析成像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多太;基于高层结构反应的破坏性地震影响范围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9年
2 刘涛;我国公共危机管理探析[D];重庆大学;2009年
3 汪磊;志愿者组织参与灾害救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卢佩;汶川地震报道中新闻媒体的人文关怀探究[D];兰州大学;2009年
5 张骊;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网络媒介功能与角色[D];厦门大学;2009年
6 王青;网络论坛中公共危机传播的信息流分析[D];苏州大学;2009年
7 匡载源;舆论导向下的“人本主义”传播[D];苏州大学;2009年
8 郑玉阁;基于RS的地震灾害生态环境影响评价[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9 方晶晶;5·12汶川地震中政府公共危机传播分析[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10 朱晶;人民日报国际舆论引导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郑先聪;恢复重建,应加强抗震设防[N];四川日报;2009年
2 刘玉萍;出台疏导措施 解决重点问题[N];中国工商报;2007年
3 江南;江南造船(集团)转换平台区域功能[N];中国船舶报;2006年
4 记者 曾嫣艳 整理 实习生 涂文记;应对地震 厦门备好三招[N];厦门日报;2010年
5 胡笑蓉;每天一单 便能保本[N];中国妇女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刘成友;民主议政日 办事好机制[N];人民日报;2005年
7 张益民;举办档案专题展览 积极扩大社会影响[N];中国档案报;2003年
8 张玮;草皮革命必将到来[N];解放日报;2004年
9 陈思彤;中国飞碟射击队暴露应变缺陷[N];中国体育报;2006年
10 本报通讯员 潘焕德;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是我的奋斗目标[N];桂林日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