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祸事件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
【摘要】:目的 :研究车祸事件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情况及特点。方法 :应用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二版修订本中的急性应激障碍 (ASR)和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诊断标准 ,对因车祸住我院治疗的 81例患者进行诊断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 -90 ) ,艾森克个性问卷 (EPQ)及症状记录表等进行测评。结果 :车祸后 3个月 ,81例中有 33例 ( 4 0 7%)曾经符合ASR诊断标准 ,31例 ( 38 3%)符合PTSD诊断标准。与非PTSD组比较 ,PTSD组SCL -90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阴性项目数及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其它因子分均显著高于非PTSD组 (P 0 0 5~ 0 0 1)。PTSD组情绪稳定度倾向不稳定型 ( 38 71%)的比率高于非PTSD组 (P 0 0 1)。与PTSD发病有关的影响因素为EPQ问卷中神经质、L量表及性别。结论 :车祸事件后PTSD并非罕见 ,与性别及个性心理特征有关。
|
|
|
|
1 |
冯艳芳;赵素银;张香云;王淑玲;李玉欣;;车祸幸存儿童应激相关障碍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06年15期 |
2 |
陈玉梅,刘润清;ICU车祸患者家属身心状况及需求调查分析[J];南方护理学报;2003年02期 |
3 |
杨功焕,黄正京,陈爱平;中国人群的意外伤害水平和变化趋势[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7年03期 |
4 |
吴赤蓬;王声涌;;1996年我国交通状况与车祸的典则相关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8年04期 |
5 |
李丽萍,冯家琳;297例住院儿童意外伤害情况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1999年01期 |
6 |
王声涌,胡毅玲,池桂波,黎洁慧;城市车祸调查分析及其治理措施[J];中国公共卫生;1993年08期 |
7 |
毕凡,靳杭红;群体车祸伤员的急救护理[J];南方护理学报;1995年02期 |
8 |
周达生;姚华庭;张国山;;铁道车祸流行因素的多元分析研究[J];中国社会医学;1995年01期 |
9 |
芮洪福;溧水县农村意外死亡的流行病学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1999年02期 |
10 |
阳青芬;大批车祸伤员院外急救及转运中的护理[J];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1年01期 |
11 |
郑祥奇,吴川革,王陆希,高劲谋;24例车祸致膀胱破裂的处理[J];重庆医学;2002年12期 |
12 |
李生彦,庞和平,唐栋材;128例手部损伤的赔偿医学分析[J];川北医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
13 |
邝子宪;胡家建;;香港多伤员车祸的特征分析[J];疾病控制杂志;2007年04期 |
14 |
李文霖;郭东昕;;一场车祸中的母亲本能[J];人人健康;2008年10期 |
15 |
唐小兰;;大批车祸伤员的院前急救护理[J];实用医技杂志;2008年23期 |
16 |
黄建民;;车祸猛如虎——加缪、居里、戴安娜[J];祝您健康;2008年09期 |
17 |
李爱芳;基层急诊科对大批车祸伤员的急救护理[J];当代护士;2003年12期 |
18 |
许玲珠;车祸致肝脏破裂的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年14期 |
19 |
王冬飞;蒋园园;;萧山区居民车祸死亡原因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09年07期 |
20 |
周丽丽;;急诊车祸患者家属身心状况及需求调查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年3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