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气候变化对作物产量影响的研究进展

陈鹏狮  米娜  张玉书  纪瑞鹏  蔡福  
【摘要】: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研究正逐步深入,气候变化对作物产量影响的研究取得了明显的进展。本文在总结气候变化对作物产量影响的研究方法后,从CO2浓度升高、温度升高、CO2浓度与温度升高的交互作用、降水变化、每日的温差变化以及极端气候事件和气候变化综合影响7个方面总结了气候变化对作物生产和产量影响的研究进展,最后指出了气候变化对作物产量影响评价尚需加强和深入研究的几个方面。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美玉;赵天宏;张巍巍;史奕;;CO_2浓度升高与温度、干旱相互作用对植物生理生态过程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7年02期
2 田红;;江淮地区极端气候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J];自然灾害学报;2007年06期
3 田红,刘勇;从安徽气候变化看2003年洪涝和高温的必然性[J];气象;2004年06期
4 尚前名;;极端气候事件的全球责任[J];瞭望;2007年49期
5 周京平;王卫丹;;极端气候因素对中国农业经济影响初探[J];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下半月刊);2009年07期
6 冯相昭;杨萧语;周景博;;极端气候事件使水资源管理面临严峻挑战——西南地区大旱的启示[J];环境保护;2010年14期
7 史培军;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地带的降水变化与“波动农牧业”[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989年03期
8 王云璋,康玲玲,王国庆;近30年三川河流域降水变化及其对径流的影响[J];西北水资源与水工程;2003年03期
9 万明波;程智;王文;;青藏铁路沿线气温和降水的小波分析[J];干旱气象;2006年04期
10 唐红玉;杨小丹;王希娟;史津梅;徐亮;;三江源地区近50年降水变化分析[J];高原气象;2007年01期
11 范锦龙;张艳;李贵才;;北方农牧交错带中部区域气候变化特征[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7年02期
12 张建云;王国庆;刘九夫;贺瑞敏;;气候变化权威报告——IPCC报告[J];中国水利;2008年02期
13 庞爱萍;李春晖;杨志峰;郑小康;;近50年黄河流域降水变化的时空特征[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14 张文君;宇如聪;周天军;;中国土壤湿度的分布与变化II.耦合模式模拟结果评估[J];大气科学;2008年05期
15 何光碧;屠妮妮;张平;张利红;李跃清;游超;杨小波;陈文秀;;“5.12”汶川特大地震重灾区降水气候特征分析[J];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08年02期
16 张桂梅;魏娜;刘韬;;陕北地区近47年降水小波变换分析[J];陕西气象;2008年05期
17 任明磊;王本德;;大伙房水库流域降水变化特征分析[J];水电能源科学;2008年06期
18 卢爱刚;;半个世纪以来黄土高原降水的时空变化[J];生态环境学报;2009年03期
19 韩通;陈少勇;乔立;;祖厉河流域近50a降水变化及典型人类活动对降水的影响[J];干旱气象;2009年03期
20 王录仓;张晓玉;;黑河流域近期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庆;马柱国;陈亮;;中国地区降水变化趋势与海拔高度关系的初步探讨[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7第三届研究生年会[C];2011年
2 苏丰敏;王军;王卫民;;许昌市降水资源及变化分析研究[A];天气、气候与可持续发展——河南省气象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索渺清;尤卫红;马学文;罗庆仙;段鹤;;纵向岭谷作用下澜沧江流域降水特征分析[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4 杨保;陈发虎;;近600年来西部干旱区降水变化序列的重建与分析[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5 吕厚远;李泉;徐德克;羊向东;朱立平;童国榜;吴乃琴;;青藏高原南部2万年来温度、降水变化的初步研究[A];中国古生物学会孢粉学分会七届二次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张杰;贾汉奎;裴贵安;王继鹏;王玉荣;;泰山降水变化特征[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气候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7 刘景利;许振柱;史奎桥;张丽华;梁涛;周丽坤;张昊;张兵兵;;1981—2006a锦州大豆产量与水分条件关系分析[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粮食安全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8 邵雪梅;刘洪滨;黄磊;刘晓宏;梁尔源;方修琦;王丽丽;;青海柴达木东北部近千年来降水变化及其特征分析[A];新世纪气象科技创新与大气科学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气候系统与气候变化”分会论文集[C];2003年
9 朱红蕊;刘赫男;;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对中国东部冬季降水异常的影响[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候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10 韩通;陈少勇;乔立;;祖厉河流域近50年降水变化研究及典型人类活动事件的响应[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候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岩峻;不同天气系统对海南岛降水的贡献及其变化的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2 杨萍;近四十年中国极端温度和极端降水事件的群发性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3 刘瑞德;地热田电磁法勘查与应用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4 王冀;中国地区极端气温变化的模拟评估及其未来情景预估[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5 吴冬秀;CO_2浓度升高对羊草草原生产力和碳平衡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3年
6 何文炯;二维电子体系固-液相变的蒙特卡罗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7 刘颖杰;气候变化对中国粮食产量的区域影响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8 范晓辉;山西省近50年气候变化特征研究[D];山西大学;2012年
9 邱玲;氮杂环硝胺类高能量密度材料(HEDM)的分子设计[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10 刘敬华;近500年来黄土高原西部降水变化的高分辨率石笋记录及其与历史文献记载的对比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智伟;最大咬合力与口腔温度对全瓷冠可靠度影响的初步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8年
2 刘尚鹏;不同温度对CO_2膨胀烟丝致香物质及感官质量的影响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3 张丽新;温度对水稻土中异化铁还原过程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4 石冰;崇明东滩围垦芦苇生长和繁殖对大气温度升高的响应[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玲雯;重庆市的降水变化及其原因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6 孙善磊;杭州湾地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模拟[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7 吴滨;福建省50年气候变化特征[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5年
8 刘辉;大蒜反季节栽培品种筛选及温光效应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9 沙茜;差应力对岩石熔融程度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9年
10 赵娟;气候变化背景下模拟温度升高和降水变化对蒙古栎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D];东北林业大学;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基尧;我市要做好应对强台风准备[N];东莞日报;2008年
2 苏玉君 林琳;共同应对极端气候事件[N];中国气象报;2004年
3 记者 潘继鹏;冬春极端气候事件对南疆林果业发展影响评估受好评[N];中国气象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杨丽娜;2009这一年:“疯狂的天气”唱主角[N];中国社会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朱广菁;未来百年全球气候变化模式 与极端气候事件[N];大众科技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贾红路;近年 我省天气为啥“反复无常”[N];黑龙江日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吴洪;这个“冬天”有点早[N];福建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马钦麟;我们还要被气候“折磨”到何时[N];宁夏日报;2010年
9 张田勘;登革热流行与极端气候事件[N];大众科技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穆巍;“五月大旱六月雨”与闰五月无关[N];哈尔滨日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