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嫩平原西部膜下滴灌玉米基于叶龄指数的适宜追氮量研究
【摘要】:【目的】膜下滴灌玉米种植模式在松嫩平原西部大面积推广,研究该模式下不同叶龄追施不同氮肥量对玉米的干物质积累、氮肥利用及产量形成的影响,可为建立该种植模式玉米施肥制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底施N60 kg/hm~2、P_2O_590 kg/hm~2和K_2O 120 kg/hm~2的条件下,设置4个追施尿素态氮肥水平处理:0(N0)、40(N40)、90(N90)和140(N140)kg/hm~2,于叶龄指数为30%、45%、60%和75%时,随滴灌进行追施,以不追肥为对照(CK)。测定了不同处理玉米叶片光合效率、干物质积累和运转以及产量,计算了氮肥的利用率。【结果】随着玉米生育进程,在一定施肥范围内(0 150 kg/hm~2),玉米产量、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干物质积累、植株氮素积累、氮肥利用率、氮肥农学效率及氮收获指数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氮肥超过一定数量时(200 kg/hm~2),各指标增加不明显,甚至下降。在叶龄指数为45%时追施90 kg/hm~2氮肥处理,叶面积指数及叶绿素含量分别为6.92和2.69 mg/g,籽粒产量为11957.89 kg/hm~2,干物质积累量、花后同化物输入籽粒量及花后同化物对籽粒的贡献率分别为423.76 g/plant、14451.50 kg/hm~2和85.86%;氮肥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率分别为69.10%和38.38kg/kg,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结论】在松嫩平原西部膜下滴灌种植模式下,在玉米叶龄指数为45%时追施90 kg/hm~2氮肥,可显著提高光合利用率,改善玉米生育后期的氮素吸收和干物质积累并增加产量,提高玉米对氮肥的吸收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