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施氮下稻-麦轮作体系氮肥氨挥发损失研究
【摘要】:采用密闭室连续通气法研究了优化施氮下湖北稻-麦轮作体系农田氨挥发损失。结果表明,肥料氮素氨挥发损失量随施肥量增加而增加。施肥处理小麦季氨挥发损失量为N 11.37~17.05 kg/hm2,肥料氮氨挥发损失率为4.75%5~.43%,氨挥发峰值大约发生在施肥后的第35~d,肥料氨挥发过程持续71~0 d;水稻季氨挥发损失量为N32.506~2.82 kg/hm2,肥料氮氨挥发损失率为8.24%1~9.38%,氨挥发峰值大约发生在施肥后的第23~d,氨挥发过程持续57~d。水稻季和小麦季氨挥发之间差异显著,整个稻-麦轮作体系氨挥发主要发生在水稻季,约占整个轮作体系的74.08%7~8.65%。同习惯施氮相比,基于作物阶段氮素吸收增加追肥比例和施肥次数的优化施氮能有效减少肥料氮的氨挥发损失。
|
|
|
|
1 |
周耀群;水田的氮素气化损失[J];土壤肥料;1982年04期 |
2 |
李贵桐,李保国,陈德立;利用Bowen比仪测定大面积农田土壤氨挥发的方法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
3 |
庄舜尧,尹斌,朱兆良;表面分子膜抑制稻田氨挥发的模拟研究[J];土壤;2001年02期 |
4 |
张玉铭,胡春胜,董文旭;华北太行山前平原农田氨挥发损失[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5年03期 |
5 |
李生秀,刘彩云;石灰性土壤铵态氮的挥发损失——Ⅰ.土壤性质对铵态氮挥发损失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1993年S1期 |
6 |
孙权,储燕宁,牛艳;灌淤土施氮肥后氨挥发损失的研究[J];宁夏农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
7 |
于君;化肥深施技术(一)[J];新农业;1995年04期 |
8 |
庄舜尧;表面分子膜降低氨挥发的Logistic模型研究[J];土壤与环境;2002年01期 |
9 |
Khind.C.S
,翁伯琦;施用田菁绿肥和麦秆对稻田土壤氨挥发的影响[J];福建农业科技;1990年04期 |
10 |
李生秀,王朝辉;石灰性土壤铵态氮的挥发损失——Ⅲ.两种测定土壤氨挥发方法的比较[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1993年S1期 |
11 |
董文旭;胡春胜;张玉铭;;华北农田土壤氨挥发原位测定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6年03期 |
12 |
赵振达,张金盛;提高氮肥利用率的研究——第Ⅱ报 铵态氮化肥在石灰性土壤上氨的挥发损失[J];土壤通报;1981年01期 |
13 |
钱承 ,鲁如坤;农田养分再循环研究Ⅳ.防止粪肥氨挥发的研究[J];土壤;1996年01期 |
14 |
苏芳;黄彬香;丁新泉;高志岭;陈新平;张福锁;Kogge Martin;Rmheld Volker;;不同氮肥形态的氨挥发损失比较[J];土壤;2006年06期 |
15 |
;提高氮肥利用率的研究——第三报 铵态氮化肥在石灰性土壤上氨的挥发损失[J];天津农业科学;1981年02期 |
16 |
陈建成;氮素肥料的氨挥发[J];土壤肥料;1987年04期 |
17 |
李鑫;巨晓棠;张丽娟;万云静;刘树庆;;不同施肥方式对土壤氨挥发和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8年01期 |
18 |
同延安,张文孝,韩稳社,邓金兰;不同氮肥种类在土及黄绵土中的转化[J];土壤通报;1994年03期 |
19 |
白灯莎·买买提艾力,杨茂秋,冯固,贺瑶琴;长效涂层尿素与普通尿素氨挥发速率比较[J];新疆农业科学;1997年06期 |
20 |
邢承华;章永松;林咸永;都韶婷;于承燕;;饱和铵贮库施肥法对降低土壤氮素挥发和淋失的作用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6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