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藻富集同化无机硒研究
【摘要】:以亚硒酸钠做为螺旋藻富硒的来源,研究了亚硒酸钠梯度浓度对钝顶螺旋藻(Spirulinaplatensis)生长及其富硒量的影响,并采用~(75)Se标记的Na_2SeO_3示踪方法,对富硒螺旋藻含硒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硒浓度超过360μg/mL时,螺旋藻的生长即受抑制,硒浓度为46μg/mL时,表现出促进螺旋藻生长的趋势,而硒浓度为184μg/mL时,螺旋藻可达到最高富硒量,平均为659.9ng/mg。富硒螺旋藻中结合在大分子上的有机硒达到70%以上,其中主要是含硒蛋白质,含量可达50%以上,主要以硒代蛋氨酸和硒代半胱氨酸形式存在,分别占含硒蛋白的40%和20%。
|
|
|
|
1 |
徐虹,柯珍恋,章军;螺旋藻的系统分类学及基因工程研究进展[J];海洋科学;2001年09期 |
2 |
耿亚红,李夜光,胡鸿钧,李修岭,苗凤萍;一种生活在污水中的螺旋藻新品系的分离和培养[J];武汉植物学研究;2004年04期 |
3 |
赵福慧;螺旋藻的开发利用[J];资源开发与市场;1995年05期 |
4 |
商树田;螺旋藻的培养、采收与保存[J];植物杂志;1995年06期 |
5 |
彭黎旭,卓少明;螺旋藻的生理生化和生产利用[J];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1996年01期 |
6 |
王仲札;新型保健食品——螺旋藻的开发和利用[J];安徽科技;1996年01期 |
7 |
李乐农,郭宝江;螺旋藻的生物化学及其基因工程研究[J];生命的化学;1998年03期 |
8 |
韩江;螺旋藻——超级绿色食品[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1998年02期 |
9 |
郝涤非;螺旋藻的特性、利用与培养[J];生物学教学;1999年03期 |
10 |
尉淑珍;螺旋藻的生物学特性及开发利用[J];运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6期 |
11 |
朱建国
,朱念
,朱果扣;食品新秀——螺旋藻的开发和利用[J];科技信息;1995年06期 |
12 |
;螺旋藻——丰富的蛋白质资源[J];内江科技;1996年01期 |
13 |
;螺旋藻——未来的粮食和能源[J];内江科技;1996年06期 |
14 |
王崇鑫;;超级保健营养食品螺旋藻[J];科技信息;1996年01期 |
15 |
张明峰;未来的纯天然高营养食物——螺旋藻[J];世界农业;1997年08期 |
16 |
;生命之宝 康之源螺旋藻[J];厦门科技;1998年06期 |
17 |
董学畅;螺旋藻及其在食品开发中的应用[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4期 |
18 |
骆华星,尹渭元;酶解法提取螺旋藻蛋白的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0年01期 |
19 |
张湘昭,李岑;螺旋藻的培养技术要点[J];今日科技;1996年05期 |
20 |
李青;;螺旋藻的开发[J];科技信息;1996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