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山(卧佛寺附近)人工油松林群落学特性及生物量的研究
【摘要】:28年生人工油松林标准地设置在西山海拔300—350米的南坡与北坡山地。试用了多种数学模型预测人工林乔木层的生物量,应用w(树干)=2.372(D~2H)~(0.664),w(枝条)=1.317(D~2H)~(0.992),w(叶子)=1.417(D~2H)~(0.833)和w(根系)=1.593(D~2H)~(0.757)幂函数方程,分别获得树干、枝条、叶子和根系的生物量。南、北坡油松林乔木层生物量分别为29.13吨/公顷和42.46吨/公顷。用直接收获法测得不同坡向油松林的灌木层和草本层生物量的季节动态,以8月份生物量计,南、北坡灌木层生物量为8.05吨/公顷和5.78吨/公顷,草本层为0.74吨/公顷和0.77吨/公顷。南、北坡油松林的总生物量为38.08吨/公顷和48.68吨/公顷。
|
|
|
|
1 |
高甲荣,肖斌;桥山林区油松人工林营养元素分配与积累的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1年05期 |
2 |
张峰,上官铁梁,李素珍;关于灌木生物量建模方法的改进[J];生态学杂志;1993年06期 |
3 |
张文辉,李红,李景侠,卢志军,刘国彬;秦岭独叶草种群个体和构件生物量动态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3年04期 |
4 |
李国雷;刘勇;郭蓓;徐扬;张可栋;赵双荣;;保留密度对飞播油松林下植被发育影响的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
5 |
杨东,杨秀琴;甘肃武都五凤山林区油松人工林的生物量和生产力研究[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
6 |
高甲荣,张东升,肖斌,牛健植;黄土区油松人工林生态系统营养元素分配格局和积累的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
7 |
刘春江;北京西山地区人工油松栓皮栎混交林生物量和营养元素循环的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87年01期 |
8 |
李国雷;刘勇;徐扬;郭蓓;张可栋;赵双荣;;间伐强度对油松人工林植被发育的影响[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
9 |
李吉跃;油松侧柏苗木抗旱特性初探[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88年02期 |
10 |
薛立,杨鹏;森林生物量研究综述[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
|
|
|
|
|
1 |
朱清科,陈丽华,张东升,谢春华;贡嘎山森林生态系统根系固土力学机制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
2 |
宋维峰;陈丽华;刘秀萍;;林木根系固土作用数值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6年S2期 |
3 |
车克钧,傅辉恩;祁连山森林、冰川和水资源现状调查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8年06期 |
4 |
李军龙;张剑;张丛;陈全功;;气象要素空间插值方法的比较分析[J];草业科学;2006年08期 |
5 |
俞孔坚,李迪华,李伟;论大运河区域生态基础设施战略和实施途径[J];地理科学进展;2004年01期 |
6 |
齐善忠,王涛,罗芳,罗万银,郭坚;黑河流域环境退化特征分析及防治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04年01期 |
7 |
刘华民,吴绍洪,郑度,杨勤业;潜在自然植被研究与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04年01期 |
8 |
范世香;高雁;程银才;白清俊;;林冠对降雨截留能力的研究[J];地理科学;2007年02期 |
9 |
张百平,周成虎,陈述彭;中国山地垂直带信息图谱的探讨[J];地理学报;2003年02期 |
10 |
刘纪远,于贵瑞,王绍强,岳天祥,高志强;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及其机理研究的地球信息科学方法初探[J];地理研究;2003年04期 |
|
|
|
|
|
1 |
刘世海,余新晓;京北山区刺槐林主要养分元素积累与分配的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
2 |
张社奇,王国栋,时新玲,刘云鹏;黄土高原油松人工林地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5年01期 |
3 |
张社奇,王国栋,刘云鹏,刘建军,贾根良;黄土高原人工油松林地土壤微生物的分布特征[J];激光生物学报;2005年05期 |
4 |
康艳,刘康,李团胜,杨帆;陕西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
5 |
耿增超;张社奇;王国栋;刘建军;;黄土高原油松人工林地土壤养分及化学性质的时空效应[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8期 |
6 |
张海清;刘琪璟;陆佩玲;于强;曾慧卿;;千烟洲试验站几种常见灌木生物量估测[J];林业调查规划;2005年05期 |
7 |
张峰,上官铁梁,张丽霞;四种早春植物生物量的动态研究[J];植物研究;2001年03期 |
8 |
张峰;山西翅果油树分布区种子植物区系分析[J];植物研究;2003年04期 |
9 |
张倩媚,温达志,叶万辉,孔国辉;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下层植物的生物量及其测定方法的探讨[J];生态科学;2000年04期 |
10 |
上官铁梁,张峰;我国特有珍稀植物翅果油树濒危原因分析[J];生态学报;2001年03期 |
|
|
|
|
|
1 |
郭华;王孝安;王世雄;郭江超;;子午岭马兰林区辽东栎幼苗定居限制的初步研究[J];广西植物;2011年03期 |
2 |
;[J];;年期 |
3 |
;[J];;年期 |
4 |
;[J];;年期 |
5 |
;[J];;年期 |
6 |
;[J];;年期 |
7 |
;[J];;年期 |
8 |
;[J];;年期 |
9 |
;[J];;年期 |
10 |
;[J];;年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