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品种抗枯萎病性苗期鉴定方法的研究
【摘要】:棉花品种抗性的苗期鉴定方法,以5-10克/尺~2棉籽菌粉接种2寸深土壤,土温23℃左右,土壤湿度在初见病前50-60%,后期70%左右,促进发病加重,缩短鉴定历期,在出苗后25天,可确定不同品种的抗性。七年来利用我省自然气候特点,春、秋季进行苗期抗性鉴定,筛选杭病材料。早期鉴定品系抗性,证明了棉花品种苗期鉴定的抗性与蕾期发病趋势基本一致。
|
|
|
|
1 |
肖松华,刘剑光,狄佳春,许乃银,陈旭升;我国棉花抗病育种进展及发展思路[J];江西棉花;2004年06期 |
2 |
谭永久,叶鹏盛,李琼芳,曾华兰,韦树谷;棉花多抗病性育种的抗性诱导研究[J];棉花学报;2005年05期 |
3 |
叶鹏盛,曾华兰,李琼芳,谭永久;棉花多抗病性鉴定筛选技术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
4 |
仇恒通,郭嘉骥,江洪,陈会中,徐善其,姚小凤;杂交西瓜聚宝1号品种选育[J];园艺学报;1992年01期 |
5 |
谭永久;棉枯萎病菌在不同生态环境中的存活及致病力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1989年03期 |
6 |
谭永久,李琼芳,蔡应繁;棉花枯、黄萎病的发生及防治[J];西南农业学报;1997年S1期 |
7 |
沈其益,陈其煐;我国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研究工作的进展[J];中国农业科学;1982年01期 |
|
|
|
|
|
1 |
王振山;马峙英;曲健木;;棉花枯黄萎病的抗性基因效应分析[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89年02期 |
2 |
戴广辉,刘俊芳,李延增,刘克明,魏建昆;棉花黄萎病抗病性鉴定新方法探讨[J];华北农学报;1989年04期 |
3 |
吴征彬,刘国权,郭介华,张金发;棉花抗枯萎病鉴定技术及抗性指标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1999年01期 |
4 |
吴征彬,李静,冯纯大,张金发;棉花抗黄萎病鉴定技术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1999年05期 |
5 |
房卫平,许守明,孙玉堂,唐中杰,王家典;棉花抗黄萎病的RAPD标记[J];河南农业科学;2001年09期 |
6 |
吴征彬,郭介华,冯纯大,徐秋华,陈木松;棉花对枯、黄萎病的抗性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8年01期 |
7 |
张兴华;李捷;;棉黄萎病发生和研究进展[J];江西农业学报;2006年01期 |
8 |
冯洁,孙文姬,石磊岩,马存;棉花枯萎病菌生理小种的分子指纹分析[J];棉花学报;1999年05期 |
9 |
齐俊生,马存,赵良忠,刘素恩;海岛棉品种抗黄萎病遗传规律初步研究[J];棉花学报;2000年04期 |
10 |
高玉千,聂以春,张献龙;棉花抗黄萎病基因的QTL定位[J];棉花学报;2003年02期 |
|
|
|
|
|
1 |
桂美祥,黄维玉,倪煵君;棉株感染枯萎病后的几种生理变化及其与抗病性的关系[J];西北植物学报;1992年03期 |
2 |
肖松华,刘剑光,狄佳春,许乃银,陈旭升;我国棉花抗病育种进展及发展思路[J];江西棉花;2004年06期 |
3 |
赵圣菊;;近年来我国农作物病虫气象研究概况[J];气象科技;1984年04期 |
4 |
邵宏波,初立业;特大‘新红宝’西瓜的快速繁殖研究[J];生物技术;1994年05期 |
5 |
校百才;陆地棉抗枯、黄萎病性状配合力、遗传力的初步研究[J];作物学报;1985年04期 |
6 |
张志刚,李育强,曾昭云,肖才升,曾潜,杨春安;新形势下湖南棉花育种方向的商榷[J];中国棉花;2004年07期 |
7 |
谭永久;四川棉花枯萎病研究进展及防治成效[J];中国棉花;1994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