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利用光谱特征参数估算病害胁迫下杉木叶绿素含量

伍南  刘君昂  闫瑞坤  周国英  
【摘要】:为了探索建立炭疽病胁迫下杉木叶绿素含量的高光谱估算模型,促进遥感技术在森林病虫害监测中的应用,通过获取不同发病程度的杉木冠层光谱及相应的叶绿素含量,将冠层光谱数据、一阶微分数据与相应的叶绿素含量分别进行了相关分析。采用逐步回归、主成分回归及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构建叶绿素含量的估算模型。叶绿素含量与原始光谱在可见光(614~698nm)和近红外区(724nm之后)达到极显著相关,且在近红外区基本趋于稳定;与一阶微分光谱在424~486nm、514~532nm、552~682nm、698~755nm和762~772nm波段全部达到极显著相关;3种建模方法均消除了参数间多重共线性的影响,模型的决定系数全部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中逐步回归模型精度最高,相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0.71%和0.194。研究表明受到不同程度炭疽病胁迫的杉木冠层光谱反射差异较大,可利用高光谱信息定量估算病害胁迫下的杉木叶绿素含量,且估算精度较高。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吕翼;丘陵地区栽植杉木的几个技术问题[J];湖北农业科学;1966年01期
2 ;杉木根际菌株筛选[J];湖南林业科技;1978年01期
3 ;杉木山地育苗的几点做法[J];林业实用技术;1978年05期
4 王育民;省林学会在苏州地区举行杉木速生丰产学术讨论会[J];江苏林业科技;1979年03期
5 陈焕伯;;东固山垦殖场杉木快速丰产试验的措施[J];林业实用技术;1959年Z1期
6 李晓储,成恒嵩,汪企明;江苏低山丘陵杉木树高生长规律及其生产力评价[J];江苏林业科技;1981年01期
7 李晓储,成恒嵩,汪企明;江苏杉木树高指数表的编制[J];江苏林业科技;1981年04期
8 俞新妥,傅瑞树;不同种源杉木光合性状的比较研究[J];福建林学院学报;1989年03期
9 林思祖,庄志仁,俞新妥;不同地域杉木不稔种子流行分析及其应用[J];福建林学院学报;1989年03期
10 迟健,傅金和;赤霉素促进杉木开花结实试验初报[J];浙江林学院学报;1989年03期
11 许利群;土壤物理性质对杉木、马尾松生长影响调查初报[J];浙江林业科技;1989年01期
12 杨胜利,陶华齐,赵效铮,陈慕伟,章爱凤;杉木板播育苗试验[J];浙江林业科技;1990年02期
13 沈湘林;湖州市杉木速生丰产林栽培技术模式[J];浙江林学院学报;1991年02期
14 李清梅;李某盗砍林业木为何认定两罪[J];中国林业;1996年02期
15 鑫森;不朽的杉木“阴沉木”[J];湖南林业;1998年04期
16 梁仰贞;如何营造松杉混交林[J];植物杂志;1998年01期
17 丰炳财,徐高福,李秀平,徐高翔,邵德钰,胡锦生,丰晓阳;杉木与枫香混交林营造技术研究[J];林业科技通讯;1999年06期
18 谭忠良;杉木优良无性系造林增产显著[J];广西林业;1999年02期
19 陈清波,伊藤辉胜;杉木促进开花结实方法的探讨[J];湖北林业科技;2000年S1期
20 肖建宏,陈爱明,郑鹏;杉木与枫香混交林营造技术研究[J];浙江林业科技;200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晓储;李志琪;华自忠;黄利斌;;苏南杉木当地单株选优与种源选择的效应[A];全国林木遗传育种第五次学术报告会论文汇编[C];1986年
2 章敬人;王孜昌;宋建平;邱瑞祥;罗凯;;杉木地理变异及优良种源选择[A];中国林木遗传育种进展[C];1991年
3 甘国峰;徐进;陆叶;施季森;;杉木花粉和花粉管中微丝分布[A];第六届全国林木遗传育种大会论文集[C];2008年
4 陈晓阳;;杉木种子园花粉飞散规律的观测与分析[A];林木遗传改良讨论会文集(杉木、马尾松等树种)[C];1991年
5 刘立德;郑兰英;戴均华;宋政清;;湖北省杉木优良种源推广及应用[A];2004中国科协学术年会第十一分会场论文集[C];2004年
6 黄开勇;陈代喜;郝海坤;吴友良;莫钊志;韦谋勇;莫宗恒;廖忠雄;;杉木无性系对比测定与选择研究[A];第三届南方林木育种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7 王赵民;周迎春;倪荣新;陈奕良;叶庆游;;庆元杉木种子园投资结构及经济效益研究[A];持续发展,再创辉煌——中国林学会林木遗传育种分会第五届年会文集[C];2002年
8 徐进;;杉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进程及细胞学特性[A];第三届南方林木育种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卢康宁;张怀清;刘闽;;基于实测数据的杉木构筑型研究[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14 产学研结合平台论文集[C];2009年
10 欧阳磊;郑仁华;翁玉臻;陈孝丑;李林源;康月惠;;杉木优良无性系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的建立[A];第三届南方林木育种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霞;杉木分枝发育关键基因的克隆与功能鉴定[D];南京林业大学;2010年
2 李延军;杉木木束干燥特性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3 席梦利;杉木转基因受体系统的建立及遗传转化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4年
4 姚利宏;毛竹/杉木复合材料胶合界面理化性质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5 刘焕荣;竹材的断裂特性及断裂机理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0年
6 王戈;毛竹/杉木层积复合材料及其性能[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3年
7 黄寿先;杉木纸浆材优良无性系选育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4年
8 李湘阳;杉木单染色体的PCR扩增和SCAR分子标记的开发[D];南京林业大学;2003年
9 龙超;不同测试方法对人工林杉木规格材强度性质影响的比较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7年
10 洪舟;杉木杂种优势分子机理初探[D];南京林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献宝;初期褐腐对杉木宏观和组织力学性能的影响[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1年
2 杨立伟;杉木茎段cDNA文库的构建[D];南京林业大学;2003年
3 闫小宇;氯化苄、十八烷酰氯改性杉木粉及对PP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4 郑伟;系列育林措施对杉木二代经营的影响[D];福建农林大学;2004年
5 王晓丽;杉木及其近缘种的分子标记和遗传分析[D];福建农林大学;2004年
6 姚甲宝;杉木遗传转化体系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0年
7 晏增;杉木心材精油的提取、分离及抑菌活性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4年
8 吴建利;杉木粉表面接枝和杂化及其对聚丙烯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9 伍南;基于地面高光谱遥感的南方人工林主要病害监测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2年
10 封磊;杉木人工林不同经营类型林木生长与竞争效应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建兰;我首次揭示杉木成材奥秘[N];科技日报;2007年
2 徐树才 詹国兵 王祥华;杉皮不再是垃圾[N];福建日报;2005年
3 通讯员 张耀华 杨学臻;让“杉木王国”更有序[N];柳州日报;2008年
4 林峥嵘;订单订到两年后[N];闽北日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赵欢;宋怡先:辛勤劳动才能创造财富[N];团结报;2008年
6 徐世芬 林茂;缓解杉木连茬“僵苗”有良方[N];湖北科技报;2000年
7 本报记者 林侃徐树才 通讯员 林峥嵘;山角落,他们引领“杉木之乡”崛起[N];福建日报;2008年
8 记者 曾宇;李稳石到杉木村指导扶贫工作[N];益阳日报;2006年
9 晓阳 赭石 本报记者 苏丹;山水如诗 纸上有韵[N];贵州日报;2009年
10 梁仰贞;杉木更新——萌条加栽苗[N];江苏科技报;200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