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农牧交错带气候生产力时空变化特征——以大同市为例
【摘要】:以华北农牧交错带为切入点,选取晋北长城沿线大同市8个气象站点,利用线性趋势分析、5年滑动、M-K检验以及Thornthwaite模型,分析了近38年来大同市气候变化及其气候生产力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①近38年大同市气温呈现显著增加趋势,且在1994年发生突变。②降水量呈现不显著的减少趋势。③气候生产力呈现缓慢增加趋势,出现南部高于北部,东西方向上呈现由中心向四周递增。④暖湿气候的气候生产力呈现正距平,最适合作物生长;冷干气候的气候生产力呈现负距平,最不适合作物生长。现阶段气候暖干化趋势显著,因此研究气候变化对气候生产力有重要意义。
|
|
|
|
1 |
张国宏;王志伟;郭慕萍;刘文平;;山西省作物气候生产力变化特征[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0年09期 |
2 |
何可杰;李恩莉;;气候变化对宝鸡市作物气候生产力的影响[J];陕西气象;2011年05期 |
3 |
张谋草;赵玮;王宁珍;张峰;马素娟;;气候变化对西部绿洲地区年气候生产力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1年03期 |
4 |
李晓冬;杜耘;吴胜军;孙俊英;冯奇;宋月君;;湖北作物气候生产力演变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9年03期 |
5 |
郭建平,高素华,刘玲,周广胜;气候变化对蒙古栎生长和气候生产力的影响[J];资源科学;2005年05期 |
6 |
王宏富;郝建平;卢琛琛;王轶锋;陈新霞;陈玉娟;;河村项目区气候变化及其生产潜力分析[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
7 |
延军平;张红娟;蒋毓新;;黄土丘陵沟壑区县域气候生产力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以陕北米脂县为例[J];干旱区研究;2008年01期 |
8 |
顾浩;景元书;申双和;金志凤;;浙江杨梅气候生产潜力研究[J];中国农业气象;2008年03期 |
9 |
李惠梅;;三江源地区天然牧草气候生产力评估[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2期 |
10 |
姚玉璧;王毅荣;张存杰;董安祥;张秀云;;黄土高原作物气候生产力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
11 |
李丽,叶凯,马雪芹;气候变化与和田附近地区粮食生产的研究[J];新疆农业科学;2000年03期 |
12 |
;气候资源[J];中国地理与资源文摘;2007年04期 |
13 |
秦剑;气候变化与昆明粮食生产的研究[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
14 |
裘国旺,赵艳霞,王石立;气候变化对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及其气候生产力的影响[J];干旱区研究;2001年01期 |
15 |
高素华,潘亚茹,郭建平;气候变化对植物气候生产力的影响[J];气象;1994年01期 |
16 |
王芳;潘学标;;气候变化对北方农牧交错带人口承载力的影响[J];中国农业气象;2010年S1期 |
17 |
;气候资源[J];中国地理与资源文摘;2008年04期 |
18 |
郭晓鸽;庞奖励;史兴民;陈太根;;关中平原近50年来气候生产力的变化及对植物影响研究[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10年04期 |
19 |
王晓喆;延军平;张立伟;;河南省气候生产力时空分布及粮食产量预测[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1年02期 |
20 |
刘建栋,傅抱璞,金之庆,卢其尧,林振山;应用ARID CROP模型对中国黄淮海地区冬小麦气候生产力的数值模拟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1997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