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油替代鱼油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生长、非特异性免疫和抗病力的影响
【摘要】:以酪蛋白和明胶为蛋白源配制5组等氮等能的实验饲料,分别为全鱼油(F1)、25%(F2)、50%(F3)和75%(F4)豆油替代组和全豆油组(F5),每组4个重复,投喂初始体质量为(0.27±0.03)g的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6周,评价豆油替代鱼油的饲料对幼蟹生长、非特异性免疫力和抗病力的影响。结果发现,各组幼蟹的存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F4组幼蟹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F1组(P0.05),但与其他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F4组幼蟹的血清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F5组最低。幼蟹的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以F4组最高,显著高于F3组(P0.05),F3和F4组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其他F1、F2和F5三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F1组幼蟹的血清丙二醛含量最高(P0.05),其余各组之间则差异不显著(P0.05);F4组幼蟹的血清酚氧化酶活性最高,而F5组最低(P0.05);各组幼蟹的溶菌酶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结束后,采用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攻毒10 d,发现F5组幼蟹最早出现死亡,且该组幼蟹的累积死亡率显著高于F1和F4组(P0.05)。结果提示,采用豆油完全替代饲料中的鱼油对幼蟹的生长影响不显著,但会降低其抵抗感染疾病的能力;用75%豆油替代鱼油可在明显提高幼蟹免疫机能和抗病力的情况下获得良好的生长性能。
|
|
|
|
1 |
薛学坤,朱兆通;塑料大棚分级强化培育大规格幼蟹试验[J];水利渔业;1998年01期 |
2 |
王志忠,张家国,巩俊霞,王秉利,任维美,饶光慈,孔令明;河蟹大眼幼体至Ⅲ期幼蟹对蛋白质、脂肪、复合矿物盐及维生素适宜需求量的初步研究[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S1期 |
3 |
曹明远;;稻田培育幼蟹管理技术[J];科学养鱼;2009年08期 |
4 |
曹光鑫;刘敏华;;“中国幼蟹之乡”称号花落宣城全国独此一家[J];渔业致富指南;2010年23期 |
5 |
石田雅俊;徐兴川;;日本绒螯蟹幼蟹生态的研究[J];国外水产;1995年01期 |
6 |
蔡彬;;幼蟹生长停滞的原因及预防与补救措施[J];水产养殖;1993年06期 |
7 |
王丹,夏大明,于伟君;扣蟹性腺发育初探[J];中国水产科学;1998年03期 |
8 |
刘锦春;徐月清;;生态法培育幼蟹技术[J];科学养鱼;2008年06期 |
9 |
黄大庆;杨德清;龚忠智;;标准化生态培育幼蟹技术[J];渔业致富指南;2010年14期 |
10 |
周平;;高温季节幼蟹塘口的水质管理要点[J];渔业致富指南;2011年17期 |
11 |
徐德崑;林重光;谢洪高;朱成德;;河蟹大眼幼体育成Ⅲ期幼蟹的研究[J];淡水渔业;1987年03期 |
12 |
李国祥;河蟹早繁苗塑料大棚中间培育技术的初步研究[J];现代渔业信息;1996年10期 |
13 |
顾景龄,张云贵,刘祥云,杜育哲;利用休眠控制河蟹性腺早熟的养殖试验[J];天津农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
14 |
王勇军;周期性温度变化对幼蟹生长发育的影响[J];水产养殖;1999年04期 |
15 |
周志新;;平田提水培育幼蟹技术[J];齐鲁渔业;2008年09期 |
16 |
张国良;曹维孝;田见龙;;提高幼蟹运输成活率的几个问题[J];淡水渔业;1989年06期 |
17 |
张民楷;徐伯希;;“蟹苗、幼蟹、蟹种”试释[J];科学养鱼;1989年02期 |
18 |
秦伟,马玉舸,刘伟荣;阳澄湖围网养殖中华绒螯蟹的摄食生态初步研究[J];淡水渔业;2004年01期 |
19 |
方长明;马福建;;优质蟹种培育技术[J];水产养殖;2009年05期 |
20 |
曹光鑫;;水乡飞出欢乐的歌 来自“中国幼蟹之乡”水阳镇的报道[J];渔业致富指南;2011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