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武纪的“蚯蚓”——鳃曳动物
【摘要】:鳃曳动物在寒武纪曾经辉煌一时,但因躯体构型以及生活方式等诸多因素限制,其各大支系随后相继绝灭,唯有鳃曳形目一息尚存至今。研究表明鳃曳形目自寒武纪以来形态未发生较大变化,无论在宏观还是分子水平都属于活化石,这种进化保守性以及新近发现的寒武纪胚胎化石对于了解动物的变态发育起源至关重要。
|
|
|
|
1 |
张志飞;王妍;汪洋;韩健;;寒武早期泥质基底腕足动物的生活策略——来自澄江动物群的证据[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6期 |
2 |
张志飞;王妍;Christian C Emig;;海豆芽——进化中的“活化石”[J];自然杂志;2009年04期 |
3 |
霍世诚;陕西、云南早寒武世的古介形虫(续志)[J];古生物学报;1965年02期 |
4 |
岳昭;早寒武世Phyllochiton骨片集合体的发现及其与Zhijinitids类的关系[J];科学通报;1991年01期 |
5 |
岳昭;;新疆早寒武世Lapworthella一新种及本属有关问题探讨[J];古生物学报;1992年01期 |
6 |
侯先光,Jan Bergstrm;云南早寒武世澄江动物群的稀有节肢动物[J];古生物学报;1998年04期 |
7 |
高立勋;我国发现早寒武世奇特“皮鱼”形动物化石──“西大动物”[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6期 |
8 |
余汶;我国扬子区早寒武世最早期软体动物群的研究[J];科学通报;1983年17期 |
9 |
章森桂;;新疆库鲁克塔格早寒武世古杯类[J];古生物学报;1983年01期 |
10 |
冯伟民,陈哲,孙卫国;晚前寒武纪末至早寒武世生物骨骼微细结构的分异[J];中国科学D辑;2002年10期 |
11 |
许保桐;鞠天吟;;上海早寒武世三叶虫的发现及其地层意义[J];古生物学报;1987年01期 |
12 |
孙卫国;侯先光;;云南澄江早寒武世蠕虫化石——Maotianshania gen. nov.[J];古生物学报;1987年03期 |
13 |
赵元龙,袁金良,朱茂炎,郭庆军,周震,杨瑞东,HeyoVanIten;贵州台江早寒武世台江生物群[J];古生物学报;1999年S1期 |
14 |
章森桂;袁克兴;;贵州福泉桅杆坪早寒武世古杯[J];古生物学报;1984年05期 |
15 |
余汶;;鄂西早寒武世最早期一种奇异化石——金科甲(Jinkenites)[J];古生物学报;1988年03期 |
16 |
汪凤鸣;;昌平灰岩时代[J];国土资源;1989年02期 |
17 |
徐兆良;拟浒苔在澄江生物群中的发现及其生态学意义(英文)[J];植物学报;2001年08期 |
18 |
罗惠麟,胡世学,陈良忠;昆明海口早寒武世脊索动物新发现[J];地质学报;2001年04期 |
19 |
胡杰,陈哲,薛耀松,王金权,王金龙,袁训来;皖南早寒武世荷塘组海绵骨针化石[J];微体古生物学报;2002年01期 |
20 |
尹崇玉,高林志,邢裕盛;中国湖北秭归县庙河村早寒武世天竺山段的硅化微体化石(英文)[J];古生物学报;2003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