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2013年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旱涝时空变化特征及其趋势分析
【摘要】:采用气候倾向率、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和Mann-Kendall趋势分析等气候诊断方法,分析了1960-2013年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旱涝灾害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近54年东南沿海地区气候暖化趋势明显,增温速率从南向北逐渐增加,浙江增温明显高于广东,降水稳定波动,并未表现出明显的线性增长;2近54年东南沿海地区旱涝变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20世纪60年代以旱灾为主,70年代涝灾频率呈上升趋势,80年代旱涝频次大致相当,90年代旱灾减少,极端涝灾增多,2000-2013年正常年份逐渐减少,旱灾大幅增加;3在空间分布上,东南沿海旱涝频次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异,旱灾呈现为"南少北多"的格局,广东西南沿海、福建北部以及浙江南部旱灾频次相对较高;涝灾表现出"南重北轻"的格局,雷州半岛,福建建瓯、德化、龙岩等地和浙江东部地区更易发生涝灾;4在空间变化趋势上,历史上旱灾频次较低、涝灾频次较高的华南地区趋于干旱,旱灾频次较高、涝灾频次较低的北部地区趋于湿润;不同地区旱涝变化的季节响应存在差异,粤北以春冬旱为主,闽南以春秋旱为主,浙江北部全年均呈现湿润趋势;5在区域尺度上,东南沿海地区旱涝灾害与气候暖化并不同步,广东气温增幅相对较小,降水变化平稳,区域旱灾频次明显上升;浙江增温幅度最为明显,但是并未呈现干旱化趋势,相反涝灾呈现增加趋势。
|
|
|
|
1 |
江海生,陈章法;怀化市汛期(4—9月)旱涝特征分析及预测[J];四川气象;2000年03期 |
2 |
刘东良;皖东地区旱涝预测与分析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1年02期 |
3 |
邢殿国,郑士钊,刘君辉;佳木斯市旱涝分析与治理措施[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1年02期 |
4 |
王镇铭,阮义军;舟山地区旱涝条件分析与预测[J];浙江气象科技;2001年04期 |
5 |
谭桂容,孙照渤,陈海山;旱涝指数的研究[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
6 |
孙力,安刚,丁立;中国东北地区夏季旱涝的分析研究[J];地理科学;2002年03期 |
7 |
江敦双,王新功,毛震,李航;青岛市50年来的旱涝特征分析[J];海洋预报;2002年04期 |
8 |
朱亚芬;530年来中国东部旱涝分区及北方旱涝演变[J];地理学报;2003年S1期 |
9 |
刘引鸽;近30年来宝鸡夏季旱涝分析研究[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
10 |
娄德君,申延美,孙砳石;齐齐哈尔市旱涝状况分析及自然降水的合理利用[J];黑龙江气象;2003年02期 |
11 |
任丽伟,李喜平;浚县春季旱涝分析及预测[J];河南气象;2003年04期 |
12 |
杨成芳,薛德强,孙即霖;山东省近531年旱涝变化气候诊断分析[J];山东气象;2003年04期 |
13 |
严华生,万云霞,严小冬,谢屹然;近500年中国旱涝时空分布特征的研究[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
14 |
周后福;安徽省近554年旱涝演化规律和跃变现象[J];气象;2004年07期 |
15 |
李君,李淑玲;山东省伏期旱涝评定及其振荡特征分析[J];山东气象;2005年03期 |
16 |
邓自旺,高建芸,周晓兰,张容焱,宋德众;近500a福建汛期旱涝变化特征[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
17 |
张立波;封国林;郭利娜;施能;;我国东部4—9月大尺度南北旱涝的特征及变化[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
18 |
陈志梅;刘兆桐;张晓慧;于莉莉;;青岛近百年的旱涝变化特征分析[J];海洋预报;2006年02期 |
19 |
吴志伟;何金海;李建平;江志红;;长江中下游夏季旱涝并存及其异常年海气特征分析[J];大气科学;2006年04期 |
20 |
王保生;刘文英;黄淑娥;;江西省旱涝灾害风险评估与农业可持续发展[J];气象与减灾研究;2006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