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施肥处理对红壤丘陵区水稻土养分状况的影响
【摘要】:研究依托千烟洲生态站,利用1998年建立的红壤稻田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土土壤碳及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施用有机肥有利于提高土壤碳、氮、磷含量,土壤总有机碳(SOC)含量达到16.8 g·kg-1,全氮(TN)含量达到1.5 g·kg-1,速效氮(AN)含量达到153.8 mg·kg-1,速效磷(AP)含量达到43.3 mg·kg-1,而土壤速效钾(AK)含量仅达到23.0 mg·kg-1,低于施用化肥的各个处理;②施用氮、磷、钾肥减缓了红壤水稻土酸化趋势,显著增加土壤AP(12.3~47.1 mg·kg-1)、AK(22.3~54.5 mg·kg-1)含量;③秸秆还田可以提高稻田红壤SOC(10.8 g·kg-1)、TN(1.1 g·kg-1)含量。因此,建议在红壤稻田施入适量有机肥,提倡秸秆还田,提高土壤碳含量,同时配合施用钾肥,满足作物对养分的需求;化肥、有机肥施用量需要考虑其对水体氮、磷污染的潜在风险。
|
|
|
|
1 |
王灿;王德建;孙瑞娟;林静慧;;长期不同施肥方式下土壤酶活性与肥力因素的相关性[J];生态环境;2008年02期 |
2 |
王磊;;长期施用有机肥和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养分作物有效率的影响[J];科学之友;2011年04期 |
3 |
刘世平;聂新涛;张洪程;戴其根;霍中洋;许轲;;稻麦两熟条件下不同土壤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效用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06年07期 |
4 |
董守坤;刘丽君;马秀峰;唐远征;孙占峰;马春梅;龚振平;;秸秆还田对白浆土养分含量的影响[J];作物杂志;2011年01期 |
5 |
李彩华,靳学慧,台莲梅;不同农业措施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
6 |
杨文兵;胡正梅;杨长斌;甘曦;潘道海;刘晓继;卢见春;;不同秸秆腐熟剂在湖北省晚稻上的应用效果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12期 |
7 |
张 荣,孙小凤,李松龄;有机肥——化肥配施对蚕豆的增产效应以及长期施用对土壤养分的影响[J];青海农林科技;2002年02期 |
8 |
富东英;张清;侯中田;;松嫩平原黑土区施肥与土壤速效钾累积关系的研究[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
9 |
谭德水;金继运;黄绍文;陈占全;;施钾和秸秆还田对栗钙土区土壤养分及小麦产量的长期效应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9年02期 |
10 |
谢秉楼;吴家森;徐秋芳;姜培坤;;覆盖与施肥处理对雷竹林土壤水溶性有机氮的影响[J];土壤学报;2009年06期 |
11 |
郑新士;;秸秆还田好处多[J];农村科学实验;2000年10期 |
12 |
韩秉进;;黑土农田优化管理对策与技术[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7年03期 |
13 |
徐祖祥;;长期定位施肥对水稻、小麦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J];浙江农业学报;2009年05期 |
14 |
;有机肥与化肥配比试验初报[J];土壤肥料;1979年06期 |
15 |
赖庆旺,黄庆海,李茶苟,熊春桂;无机肥连施对红壤性水稻土有机质消长的影响[J];土壤肥料;1991年01期 |
16 |
刘经荣;沈润平;张德远;周卫;;水稻土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的效应(之六)——施肥对稻田土壤肥力和水稻产量的影响[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1993年02期 |
17 |
倪吾钟,杨肖娥,章永松,林咸永,孙羲;有机肥对红壤性水稻土氮和磷变化动态的影响及其与作物产量的关系[J];土壤通报;1995年S1期 |
18 |
马金芝;刘悦上;陆卓;;浅析作物秸秆还田应用技术[J];现代化农业;2011年01期 |
19 |
穆丽君;砂质低肥田施肥技术试验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1996年04期 |
20 |
赵会亭;;有机肥与化肥如何换算[J];农业知识;2002年20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