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反映自然到社会的建构——析传统科学形象的转变
【摘要】:近代以来,科学及其产品———科学知识在现代社会中逐渐确立了特有的信誉和权威,成为真理、公正、正确的代名词,并与客观性、进步密切相关。但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出现,使得这种科学传统形象渐露危机,越来越难以维持其正统形象。特别是社会建构主义的兴起再次对科学的传统形象以重大冲击,科学理性、崇高的形象逐渐从“神坛”走向了世俗化形象。
|
|
|
|
1 |
刘小琳;;论反科学思潮的后现代性[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09期 |
2 |
;[J];;年期 |
3 |
;[J];;年期 |
4 |
;[J];;年期 |
5 |
;[J];;年期 |
6 |
;[J];;年期 |
7 |
;[J];;年期 |
8 |
;[J];;年期 |
9 |
;[J];;年期 |
10 |
;[J];;年期 |
11 |
;[J];;年期 |
12 |
;[J];;年期 |
13 |
;[J];;年期 |
14 |
;[J];;年期 |
15 |
;[J];;年期 |
16 |
;[J];;年期 |
17 |
;[J];;年期 |
18 |
;[J];;年期 |
19 |
;[J];;年期 |
20 |
;[J];;年期 |
|
|
|
|
|
1 |
马来平;;充分认识研究SSK的重大意义[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
2 |
李晓峰;吴永忠;;论STS的两种研究传统[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
3 |
马来平;;儒学必定成为促进科学发展的强大文化力量[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11:我国科技发展的文化基础[C];2007年 |
4 |
何建华;林河山;;“让公众理解科学”的宪政之维[A];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 防范抵御邪教 促进社会和谐——中国反邪教协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
5 |
袁野;;浅论“科技兴县”的途径[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
6 |
喻纬;;略论任鸿隽的科学传播理念[A];多出精品 多出人才——中国编辑学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
7 |
刘兵;江洋;;对共识会议之“共识”的反思[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10科普理论国际论坛暨第十七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