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季节性变暖对中国农作物病虫害的影响

霍治国  李茂松  李娜  王丽  黄大鹏  王春艳  
【摘要】:基于已有研究成果,采用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危害时空变化对季节性变暖时空变化响应事实检测的方法,系统分析和汇总季节性变暖对农作物病虫害影响的已有观测事实及其变化规律性,提出其影响的最新认知,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已有影响事实检测表明:暖冬可使病虫进入越冬阶段推迟,延长病菌冬前侵染、冬中繁殖时间,降低害虫越冬死亡率,增加冬后菌源和虫源基数;病虫害发生期、迁入期、危害期提前;越冬北界北移、海拔上限高度升高;持续暖冬可使冬后虫源基数显著增加。与常年相比,全国性暖冬年冬中病菌繁殖侵染率可比冬前增加50%以上、冬中害虫存活率可达常年的1—2倍,冬后菌源、虫源基数增加1倍以上;持续暖冬冬后虫源基数可达常年的5倍以上;病害始见期、虫害发生期提前5 d以上,最早可分别提前20、30 d以上;稻飞虱越冬北界北移2—4个纬度,小麦条锈病越冬海拔上限高度升高100—300 m。暖春有利于病虫害危害期提前、扩展速度加快、发生程度加重。炎夏可使一些病菌越夏的海拔下限高度增加、面积和菌量减少,一些害虫发育历期延长、死亡率增加。暖秋有利于害虫滞留危害,发生代数可比常年增加1个代次。季节性变暖对农作物病虫害影响的时空变化及其规律性、发生与灾变的影响预估、风险评估及适应对策将是未来需要重点解决的关键问题。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周铮;赵洁;;气候变暖将扩大作物病虫害发生范围[J];农家参谋(种业大观);2010年04期
2 白慧;梁平;杨胜忠;袁芳菊;邓学军;;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发展趋势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2009年05期
3 白慧;梁平;杨胜忠;袁芳菊;邓学军;;气候变化对黔东南州农作物病虫害的影响分析[J];贵州气象;2009年S1期
4 李效珍;鲁巨;王晓鸿;;大同市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的特点及其防治措施[J];山西气象;2007年04期
5 张俊香,延军平;陕西省农作物病虫害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分析[J];灾害学;2001年02期
6 李祎君;王春乙;赵蓓;刘文军;;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气象灾害与病虫害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0年S1期
7 荀丽波;;巴彦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现代化农业;2011年08期
8 胡江玲;满苏尔.沙比提;娜斯曼.那斯尔丁;;新疆阿图什市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0年04期
9 ;晋、冀、魯、豫、陝、京1959年消灭农作物病虫害联防方案[J];山西政报;1959年06期
10 雨竹;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综合治理应用基础学术讨论会[J];昆虫知识;1991年03期
11 ;今年主要农作物病虫害将中等偏重发生[J];河北农业科技;1994年04期
12 ;我国初步搭建起农作物病虫害防控研发架构[J];农药市场信息;2010年11期
13 ;江西农作物病虫害标准化防治示范行动启动[J];今日农药;2010年07期
14 陶凤英;潘云鹤;栾金波;;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1年02期
15 刘宗善;农作物病虫害的损失与化学农药在植物保护中的地位[J];植物保护;1980年03期
16 张晓辉;沼肥在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方面的应用[J];农村能源;1994年06期
17 郑宏海;象山县农作物病虫害数据库管理系统[J];植保技术与推广;1994年02期
18 蒲崇建,常宏;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趋势及防治对策探讨[J];甘肃农业;1997年03期
19 王玉堂;作物巧间作 胜过施农药——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新思路[J];植物医生;1998年01期
20 张志武;8~9月份天津市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建议[J];天津农林科技;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洪兰;白虎志;张俊国;许爱琴;;河西走廊中部近50a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应对气候变化分会场——人类发展的永恒主题论文集[C];2010年
2 胡菊芳;;气候变化对江西水稻生产的影响[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应对气候变化分会场——人类发展的永恒主题论文集[C];2010年
3 李艳兰;何如;覃卫坚;;气候变化对广西干旱灾害的影响[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1气象与现代农业[C];2011年
4 李茜;张绍恢;陈敏;;廊坊的气候变化与冬小麦播期变化的关系[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现代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粮食安全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5 孙即霖;丛明;吴德星;高山红;;中国东部海区经向热力差异对夏季南京气候变化的影响[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5气候预测新方法和新技术[C];2011年
6 黎清才;杨洪昌;谢考宪;;气候变化的全息统一观[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7 唐湘玲;吕新;;石河子地区近48年来气候变化对棉花产量影响分析[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现代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粮食安全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8 王淑香;;气候变化对河南粮食安全影响及防御策略分析[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现代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粮食安全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9 梁树献;罗泽旺;王式成;杨亚群;程兴无;徐胜;;浅析气候变化对淮河流域地表水资源的影响分析[A];中国水利学会2010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10 赵秀兰;;近50年中国东北地区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A];2012北京气象学会中青年优秀论文评选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连春;西北干旱气候变化及其对全球变暖的响应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5年
2 王伟男;欧盟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9年
3 胡良温;近100年江河源区生态环境与气候演变趋势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4 宋俊荣;应对气候变化的贸易措施与WTO规则:冲突与协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姚凤梅;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产量的影响评价[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05年
6 马丽娟;近50年青藏高原积雪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因子的关系[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年
7 郭冬梅;应对气候变化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8 邬光剑;祁连山东段0.8Ma以来的构造隆升与气候变化[D];兰州大学;2001年
9 何云玲;纵向岭谷区气候变化特征及其生态影响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2006年
10 郭井学;基于电磁感应理论的极地海冰厚度探测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丽娜;气候变化对中小流域径流过程的影响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杨慧;低碳时代的区域发展博弈与中国对策[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3 纪道柱;江汉平原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影响的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马杰;天水地区气候变化及对林果生长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1年
5 张鹏飞;应对节能减排政府间博弈行为模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6 李爽;青藏高原气候变化风险源时空特征及综合聚类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7 孟丹丹;渭北旱塬地区气候变化的时空特征及突变性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苏坤慧;河南省小麦生产对气候变化响应及适应度评价[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婧辉;高山林线树种太白红杉年轮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10 熊伟;气候变化对水稻生产影响的模拟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昌平(作者系州气象局局长);以科学发展观应对气象灾害和气候变化[N];甘南日报(汉文版);2005年
2 本报记者 朱隽;气候变化牵动经济脉搏[N];人民日报;2005年
3 美国国际政策研究中心前高级研究员 郭久亦;地球正接近气候变化的转折点[N];光明日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华凌;金融危机:减缓气候变化的机遇[N];科技日报;2008年
5 记者 刘向 魏建华 马世骏;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分歧依旧[N];人民日报;2008年
6 记者 刘向 马世骏;二〇〇八年联合国气候大会闭幕[N];人民日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王菡娟;“风云”太空遨游 关注气候变化[N];人民政协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吴红梅 整理;气候变化的危局与中国对策[N];新华日报;2008年
9 记者 李韶辉;应对气候变化技术开发与转让高级别研讨会将在京举行[N];中国改革报;2008年
10 本期嘉宾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 林而达 采访人 王丽 单丽静;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提高农业适应能力[N];中国气象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