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候变暖对中国种植制度可能影响 Ⅱ.南方地区气候要素变化特征及对种植制度界限可能影响
【摘要】:目的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南方地区种植制度一级区种植界限的变化特征及其对单位面积周年产量的可能影响。方法基于中国南方15个省(市、自治区)281个站点自建站至2007年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笔者以1981年为时间节点,把20世纪50年代至今分为两个时间段,分析和比较后一时段≥0℃积温和年降水量的变化趋势,根据热量指标分析了气候变化背景下南方地区种植制度零级带的变化,综合考虑热量和降水两个指标研究了种植制度一级区界限的变化,并利用2000-2007年各省粮食产量分析了种植制度界限变化敏感区域粮食产量变化情况。结果(1)南方地区≥0℃积温整体呈增加趋势,平均气候倾向率为60.1℃·d/10a,≥10℃积温整体呈增加趋势,年降水量平均气候倾向率为1.9mm/10a,空间差异大。(2)与1980年以前相比,南方一年一熟与一年二熟区的分界限无明显变化;一年二熟区和一年三熟区的界限变化较为明显,平均向西推进约0.2个经度,向北移动约0.20个纬度;研究区域一年三熟区面积扩大,一年二熟区面积有所缩小,一年一熟区也稍有缩小。与1980年前相比,种植制度一级区界限变化较大:黄淮海地区水浇地二熟与旱地二熟一熟区的南界向北移动;江淮平原丘陵麦稻二熟区整体向北推移,且总面积扩大;四川盆地水旱二熟三熟区北界在四川东北部向南移;西南高原山地水田二熟旱地二熟一熟区西界向西推移,东南界向西推进,总区域面积变化不大;长江中下游平原丘陵水田三熟二熟区,北界平均向北移动,西界也平均向西推进,总区域扩大;华南晚三熟二熟与热三熟区,其北界平均向北移动,区域扩大。(3)种植制度的改变有利于大部地区单位面积周年作物产量的提高。结论气候变化对南方地区种植制度界限有较大影响,造成多熟种植界限的向北、向西推进,多熟种植区域扩大,总体上有利于单位面积周年作物产量的增加。
|
|
|
|
1 |
郭春生;许豆艳;郭爱生;杨红峰;;气候变化对草地畜牧业及生产力的影响[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年19期 |
2 |
史军;;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全球正义探析[J];阅江学刊;2011年03期 |
3 |
夏军;占车生;刘晓洁;乔云峰;柳文华;;《气候变化对我国东部季风区陆地水循环与水资源安全的影响及适应对策》项目启动[J];地理学报;2010年03期 |
4 |
李勇;杨晓光;代姝玮;王文峰;;气候变化背景下贵州省倒春寒灾害时空演变特征[J];应用生态学报;2010年08期 |
5 |
熊安元;90年代长江中游异常多雨的气候变化背景分析[J];应用气象学报;2001年01期 |
6 |
张海东;罗勇;王邦中;董文杰;王志强;;气象灾害和气候变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6年02期 |
7 |
贺瑞敏;刘九夫;王国庆;张建云;;气候变化影响评价中的不确定性问题[J];中国水利;2008年02期 |
8 |
许有鹏;尹义星;陈莹;;长江三角洲地区气候变化背景下城市化发展与水安全问题[J];中国水利;2009年09期 |
9 |
;新书架[J];气象;2010年11期 |
10 |
吴小玲;廖艳阳;;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综述[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11期 |
11 |
董锁成;陶澍;杨旺舟;李飞;李双成;李宇;刘鸿雁;;气候变化对中国沿海地区城市群的影响[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0年04期 |
12 |
龙红;朱勇;王学锋;黄玮;;云南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对策分析[J];云南农业科技;2010年04期 |
13 |
李凤民;Kadambot H.M Siddique;Neil C Turner;欧阳志云;熊友才;;气候变化下旱区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J];生态学报;2011年09期 |
14 |
秦伯强;;中亚近期气候变化的湖泊响应[J];湖泊科学;1993年02期 |
15 |
袁立新;段修荣;;自贡市近50年来气候变化特征分析[J];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09年01期 |
16 |
张星;陈惠;谢怡芳;张春桂;;气候变化背景下福建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演变特征和趋势[J];生态环境学报;2009年04期 |
17 |
欧阳丽;戴慎志;包存宽;王晓明;;气候变化背景下城市综合防灾规划自适应研究[J];灾害学;2010年S1期 |
18 |
吴赛男;廖文根;隋欣;;气候变化对流域水资源影响评价中的不确定性问题[J];中国水能及电气化;2010年11期 |
19 |
陈家其;近二千年中国重大气象灾害气候变化背景初步分析[J];自然灾害学报;1996年02期 |
20 |
秦大河,丁一汇,苏纪兰,任贾文,王绍武,伍荣生,杨修群,王苏民,刘时银,董光荣,卢琦,黄镇国,杜碧兰,罗勇;中国气候与环境演变评估(I):中国气候与环境变化及未来趋势[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5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