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粒小麦色素稳定性的研究
【摘要】:黑粒小麦是中国近几年育成的一类新品种,其富含丰富的天然黑色素和营养价值。为了从黑粒小麦中提取天然色素并研究其理化性质,以黑粒小麦为材料,对它进行天然色素的提取及色素稳定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天然黑色素易溶于水、乙醇等极性溶剂,为水溶性色素;在酸性条件下呈现红色,碱性条件下为绿色;黑粒小麦色素较耐热(80℃);Ca2+、Ba2+、K+、Fe3+、Al3+、Cu2+、Mg2+这些金属离子对该色素都有一定的增色作用,但Ba2+、Al3+、Fe3+使其有沉淀出现;Vc、H2O2使色素色泽变浅,NaHSO3对色素有较强的褪色作用;食盐、蔗糖、柠檬酸对黑粒小麦色素有增色的作用。由此得出,黑粒小麦色素的理化性质比较稳定,是较理想的天然色素添加剂。
|
|
|
|
1 |
蒋新龙;蒋益花;;杜英叶红色素的提取及性质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06年02期 |
2 |
刘兴宽;郁建平;;沿海滩涂甘紫菜Porphyra tenera Kjellm.色素的抗氧化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7期 |
3 |
田萍;庄玉磊;周三;岳旺;刘坤;高华;于兹东;;野生大豆黑色种皮色素的稳定性研究[J];食品与药品;2008年11期 |
4 |
张春兰;;新疆枸杞色素的稳定性研究[J];农产品加工;2008年11期 |
5 |
田萍;周三;庄玉磊;岳旺;刘坤;高华;于兹东;;野生大豆黑色种皮色素的稳定性研究[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8年11期 |
6 |
孙卫国;徐阳;;天然彩色棉色素成分的研究(英文)[J];西安工程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
7 |
董合忠,李维江,唐薇,张冬梅;彩色棉纤维发育与色素形成[J];中国棉花;2004年02期 |
8 |
左银虎;赵怡红;;北冬虫夏草色素的提取与稳定性[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0年09期 |
9 |
孙奎;;柴达木盆地黑果枸杞色素最佳提取工艺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1年11期 |
10 |
李艳梅,宫长荣,陈江华,陈海涛;烟叶在烘烤过程中脂氧合酶、脱落酸与色素降解的关系[J];中国烟草学报;2001年03期 |
11 |
陶大勇;王选东;陈荣;李婷婷;;黑果枸杞色素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J];中兽医医药杂志;2007年04期 |
12 |
盛玮;薛建平;谢笔钧;;超级黑糯玉米色素提取及稳定性研究[J];食品科学;2009年04期 |
13 |
张祥;栾娜;肖建;王永慧;马爱丽;陈源;陈德华;;叶面喷施FeCl_3对天然彩色棉纤维色素固定的影响[J];棉花学报;2009年06期 |
14 |
刘晶晶;刘进前;王雪锋;韩曜平;;树脂法纯化鸭血糯色素的研究[J];食品科学;2011年12期 |
15 |
谢晓琼,刘丽红,甘纯玑;栀子色素原料干燥及提取速率的探讨[J];武夷科学;2000年00期 |
16 |
冯虎元,安黎哲,徐世健,强维亚,陈拓,王勋陵;紫外线-B辐射增强对大豆生长、发育、色素和产量的影响[J];作物学报;2001年03期 |
17 |
谢运昌,文永新,蒋小华,涂光忠,方宏,梁小燕,陈海珊;山蓝色素前体的分子组成和化学变化[J];广西植物;2003年04期 |
18 |
张钟;柳红;;超声波辅助提取黑糯玉米芯色素稳定性的研究[J];饮料工业;2006年07期 |
19 |
李玉美;;黑豆色素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21期 |
20 |
杨林娴;张加林;;黑葵花子壳色素的提取及稳定性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08年17期 |
|
|
|
|
|
1 |
周荣汉;;中国药用植物资源研究进展[A];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天然药物资源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会刊[C];1994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