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滨带优势灌木种群分布格局及其与土壤氮的关系
【摘要】:为了研究鄱阳湖滨带主要优势灌木种在不同尺度下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与土壤含氮量的关系,笔者根据鄱阳湖滨带退化生态系统的样地调查结果,采用点格局分析方法。结果表明:(1)蔓荆子在小尺度上呈现随机分布,随着尺度的增大,迅速向集群分布过渡;牡荆在大多数尺度下均表现为集群分布。(2)不同类型的样地,蔓荆子和牡荆的聚集强度达到最大时的尺度也各不相同。(3)样地中土壤含氮量随着优势灌木种聚集强度的增大而显著升高。群落中种群个体在水平空间上的分布格局,受生境条件和种群的生物生态学特性相互作用的影响,也是种群对生境长期适应的表现。
|
|
|
|
1 |
王丽君;梁士楚;李峰;胡刚;张忠华;;桂林岩溶石山桂林白蜡种群点格局分析[J];广西植物;2008年05期 |
2 |
陈桂珠,缪绅裕;广东澳头红树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与种群分布格局研究[J];生态学杂志;1994年02期 |
3 |
陆阳;南亚热带森林种群分布格局取样技术研究[J];植物生态学报;1986年04期 |
4 |
杨持;;植物种群分布格局的动态变化规律[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01期 |
5 |
杨心兵,覃逸明,刘胜祥;武汉市马鞍山森林公园马尾松年龄种群结构与分布格局[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2期 |
6 |
赵相健,王孝安;太白红杉种群分布格局分形特征的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S2期 |
7 |
张育新;马克明;祁建;冯云;张洁瑜;;北京东灵山海拔梯度上辽东栎种群结构和空间分布[J];生态学报;2009年06期 |
8 |
刘智慧;四川省缙云山栲树种群结构和动态的初步研究[J];植物生态学报;1990年02期 |
9 |
王晶晶;俞筱押;周涛;张勇;陈有君;;石林植被恢复地团花新木姜子种群特征初探[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9年02期 |
10 |
陈文年;吴彦;吴宁;罗鹏;;3种高山植物的物候和种群分布格局在融雪梯度上的变化[J];植物研究;2011年02期 |
11 |
苏俊霞,毕润成,刘文军,吕亚萍,索爱婵;黄刺玫群落特征及种群分布格局的研究[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
12 |
徐坤;谢应忠;李世忠;;宁南黄土丘陵区退化草地群落主要植物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对比研究[J];西北农业学报;2006年05期 |
13 |
简敏菲;刘琪璟;朱笃;;江西九连山常绿阔叶林优势种群的年龄结构与分布格局[J];广西植物;2010年03期 |
14 |
张庆费,陈小勇,吴化前,宋永昌;安徽黄山甜槠种群的结构与分布格局[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1997年04期 |
15 |
彭华贵;杜彦君;李炯;欧阳学军;黄忠良;;南岭大顶山与鼎湖山常绿阔叶林种群分布格局对比研究[J];生态环境;2006年04期 |
16 |
赵敏杰;陶季;石莎;冯金朝;;内蒙古阿拉善地区沙米自然分布格局特征研究[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S1期 |
17 |
牛丽丽;余新晓;岳永杰;;北京松山自然保护区天然油松林不同龄级立木的空间点格局[J];应用生态学报;2008年07期 |
18 |
李文良;张小平;郝朝运;吴建勋;王磊;王静;张姗姗;程东升;黄海明;;湘鄂皖连香树种群的年龄结构和点格局分析[J];生态学报;2009年06期 |
19 |
李钢铁;王永胜;余新晓;李清雪;岳永杰;;浑善达克沙地不同密度榆树种群空间格局[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年03期 |
20 |
赵成章;高福元;石福习;任珩;盛亚萍;;高寒退化草地甘肃臭草种群分布格局及其对土壤水分的响应[J];生态学报;2011年2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