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两种气象干旱指标的应用比较研究

韩继伟  孔凡哲  赵磊  宋晓猛  
【摘要】:基于两种常用的气象干旱指标计算方法———Z指数和标准化降水指数(SPI指数),改进了两种干旱指标的区域化计算方法。通过比较分析两种不同干旱指标方法,结果表明SPI指数与Z指数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同时,SPI指数计算较Z指数简单,资料容易获取,其借助概率密度函数转化计算,消除了降水资料的时空分布差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能有效地反映区域的旱涝状况,为区域水资源评估及旱涝灾害预测预警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韩海涛;胡文超;陈学君;王乃昂;李钢;;三种气象干旱指标的应用比较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9年01期
2 梁云,陈洁,孙长东;天山北坡天然草场牧草干旱指标研究[J];干旱区地理;1998年04期
3 孙梅霞,汪耀富,张全民,姜占省,刘国顺;烟草生理指标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J];中国烟草科学;2000年02期
4 张月华;耿燕;;乌鲁木齐地区一种新的干旱指标的探讨[J];沙漠与绿洲气象;2008年06期
5 乔丽;杜继稳;薛春芳;李青;吴林荣;;干旱指标在陕西省适用性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0年02期
6 徐玉花;吴俊祥;范志军;张军;王昊;程子宵;王浩汤;冉献忠;;秋冬至初春连旱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4期
7 田宏,徐崇浩,彭骏,陈文秀;四川盆地干旱动态评估指标的研究[J];气象;1998年04期
8 梁春成,梁云,陈洁,孙长东;天然草场牧草干旱指标探讨[J];中国农业气象;1999年03期
9 景毅刚,刘安麟,张树誉,李星敏,邓风东,王钊,卓静;陕西省干旱评价和预警系统[J];陕西气象;2004年06期
10 宗吉;巴桑次仁;;山南地区沿江干旱成因分析[J];西藏农业科技;2006年03期
11 姚玉璧;张存杰;邓振镛;董安祥;张秀云;魏锋;杨金虎;;气象、农业干旱指标综述[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7年01期
12 张杰;张强;赵宏;张平兰;;定量遥感反演作物水势的原理及其应用[J];生态学杂志;2008年06期
13 刘永忠,李齐霞,孙万荣,靳鲲鹏,王根全,李万星;气候干旱与作物干旱指标体系[J];山西农业科学;2005年03期
14 侯琼;陈素华;乌兰巴特尔2;;基于SPAC原理建立内蒙古草原干旱指标[J];中国沙漠;2008年02期
15 李星敏;杨文峰;杨小丽;李艳丽;;干旱指标在陕西省应用的敏感性分析[J];中国沙漠;2009年02期
16 陈玉秀;翟志军;李俊有;;松山区旱灾与粮食产量的关系[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0年04期
17 任瑾,徐明华;甘肃省1960~1989年的干旱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1993年01期
18 韩虹;大同市玉米需水关键期干旱指标分析确定[J];山西气象;1995年01期
19 丁娜佳,钱锦霞,郝智文;忻州市玉米需水关键期及干旱指标初析[J];山西气象;1995年02期
20 袁文平,周广胜;标准化降水指标与Z指数在我国应用的对比分析[J];植物生态学报;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文平;周广胜;;标准化降水指标与Z指数在我国应用的对比分析[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2 何平;毕伯钧;;40年本溪地区旱涝变化特征及评估方法探讨[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3 张杰;张强;赵宏;张平兰;;定量遥感反演作物水势的原理及其应用探讨[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干旱与减灾——第六届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学术研讨会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4 赖良魁;;带频率干旱等级与干旱指标的探讨[A];福建省第十届水利水电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5 吴泽新;张琳;王桂兰;;半个世纪来德州市干旱分析及防御措施[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灾害性天气系统的活动及其预报技术”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6 李新生;赵桂香;;山西省干旱特征及主要原因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气候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7 李红军;江志红;魏文寿;;近40年来塔里木河流域旱涝的气候变化[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候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8 刘寿东;王磊;;内蒙古近50年干旱气候特征[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陈国保;;玉林市近50年来干旱的发生规律及防御对策[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气候变化及其机理和模拟”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10 夏伟;程向红;查旭光;吴晓蔚;;Z指数法研究河北省近20年旱涝灾害发生规律[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干旱与减灾——第六届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学术研讨会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荣花;河南省冬小麦干旱风险分析与评估技术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2 张伟东;农业干旱模型的建立与应用[D];沈阳农业大学;1993年
3 许继军;分布式水文模型在长江流域的应用研究[D];清华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丽;构建北京地区遥感旱情监测系统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2 成福云;关中灌区干旱指标体系的建立与抗旱措施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3年
3 顾春慧;大圳灌区干旱风险评价[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4 赵福年;红壤区农田尺度下干旱指标的建立及使用[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5 周祥林;太湖流域干旱特征非参数统计分析[D];河海大学;2006年
6 王旭峰;山东省抗旱预案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7 刘薇;山东省抗旱预案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8 赵旭春;中国北方干旱区干旱指标的应用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9 陈珊珊;基于MODIS及不确定信息的干旱监测方法[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10 王艳玲;区域干旱模糊综合评价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访谈专家 王劲松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干旱评估与预警监测的现实图景[N];中国水利报;2007年
2 特约记者 刘长让;天津出台生态干旱预案[N];中国水利报;2007年
3 姚善策;田烟须灌旺长水[N];云南科技报;2008年
4 ;城市干旱管理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加强抗旱减灾的指导和管理[N];中国水利报;2008年
5 李琦;空头回补 豆价尾市走高[N];期货日报;2008年
6 北京林业大学基础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袁嘉祖;国内外干旱和荒漠化研究进展(五)[N];中国花卉报;2003年
7 记者 钟燕平;气象防灾减灾服务效益不错[N];农民日报;2004年
8 赵雪 周清春;别让干旱再蔓延[N];科技日报;2005年
9 赵燕;多种因素影响CBOT大豆未来走势[N];期货日报;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