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洞庭湖区森林景观与立地因子关系研究
【摘要】:根据西洞庭湖区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资料,选取立地因子中海拔、坡度、坡位、坡向、土层厚度5个指标,分析该区森林景观与立地因子之间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西洞庭湖区15种森林景观主要分布在海拔1 000 m以下,并随海拔变化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垂直地带性特征。主要森林景观的坡度分布在6°~35°之间,坡位和坡向分别以全坡和北坡为主。主要森林景观的土层厚度则集中在40~80 cm的中土层。
|
|
|
|
1 |
陈端吕;宋涛;;西洞庭湖区森林景观指数适宜转换粒度[J];中国农学通报;2010年10期 |
2 |
佘安端;冯湘兰;;西洞庭湖区森林景观格局指数粒度效应研究[J];山东林业科技;2010年04期 |
3 |
舒清态;赵耘;陆元昌;;东北过伐林区森林景观演替分析[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
4 |
陶青;英国的森林景观设计[J];林业科技通讯;1994年09期 |
5 |
李晓储,黄利斌,刘泽东,梅加才,陈宝云;要塞森林公园森林景观生态建设的探讨[J];江苏林业科技;1997年01期 |
6 |
陆道调,牟继平;广西森林景观与森林旅游[J];广西科学;1998年02期 |
7 |
徐高福;千岛湖国家森林公园森林景观生态建设的探讨[J];林业资源管理;2001年06期 |
8 |
菅利荣,李明阳;浙江临安森林景观动态的计算机模拟仿真[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
9 |
许春如;;福州市郊区森林景观评价探讨[J];林业勘察设计;1996年01期 |
10 |
罗明永;;永安市天宝岩自然保护区森林景观视觉吸收力的评价研究[J];林业勘察设计;1999年01期 |
11 |
曹辉,兰思仁;福州国家森林公园森林景观游憩效益评价[J];林业经济问题;2001年05期 |
12 |
叶兴发;森林资源资产会计核算价值确定方法[J];林业财务与会计;2002年10期 |
13 |
郭晋平,张芸香;中国森林景观生态研究的进展与展望[J];世界林业研究;2003年05期 |
14 |
杨鹏,薛立,陈红跃;森林景观评价方法[J];广东园林;2003年01期 |
15 |
徐礼来,宋效严;安徽琅琊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景观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J];林业勘查设计;2003年02期 |
16 |
倪淑萍,施德法;普陀山风景区森林景观研究[J];华东森林经理;1996年01期 |
17 |
徐天蜀,彭世揆;九溪河小流域森林景观空间格局研究[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
18 |
施新程;温小荣;;南湾国家级森林公园森林景观斑块特征分析[J];福建林业科技;2005年04期 |
19 |
郭红;;元胞自动机模型在森林景观生态规划中的应用[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
20 |
黄才;康树珍;;森林和景观—联系生态学和美学[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