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虞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天然植被
【摘要】:江苏虞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森林覆盖率达96%以上.根据样地调查研究,将虞山国家森林公园约占山地面积为74.8%的天然林依群落优势种划分14类群系,为7类植被型.虞山天然林以马尾松林和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林为主,山麓有落叶阔叶林和小面积的常绿、落叶阔叶林.论述虞山天然植被的组成、结构、演替和多样性指数,分析虞山天然林顺向演替的稳定性群落.结果表明:依立地环境可分3种不同类型.从演替规律来研究分析虞山植被,从而提出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该森林公园植被的建议,并从旅游观光角度提出虞山部分森林类型改造的原则和方法.
|
|
|
|
1 |
王明同,甄常军,苏静;石灰岩荒山治理开发与再造生态景观[J];中国水土保持;2000年10期 |
2 |
张进宝;清徐县“城郊型生态景观林业”工程造林模式[J];山西科技;2005年05期 |
3 |
黄金锋;;惠州市区生态景观路建设问题探讨[J];广东园林;2006年S2期 |
4 |
郭玲玲;;东方花园绿地规划设计[J];科技信息;2007年05期 |
5 |
赵建华;;贵州高等级公路的生态景观设计探讨[J];贵州农业科学;2008年01期 |
6 |
何颂华;;基于生态指标体系引导的生态城景观规划[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11年03期 |
7 |
杨素心;;浅析东部华侨城茶溪谷的生态景观规划[J];农家之友(理论版);2011年02期 |
8 |
闫章才,温明章;200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植物学学科资助各类项目介绍[J];植物学报;2001年10期 |
9 |
刘江梅;植物学讲授顺序的优化模式探讨[J];植物杂志;2001年05期 |
10 |
高璟,陈建卓,高青;河北太行山小流域类型分区特征及生态景观配置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4年02期 |
11 |
郭惠红,刘忠华,李凤兰,董源,高述民;植物学教学探索与实践[J];中国林业教育;2004年04期 |
12 |
强胜,胡金良,景桂英,林金成,成丹,王庆亚;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改造传统《植物学》课程的实践——国家级精品课程《植物学》建设纪实[J];中国农业教育;2004年05期 |
13 |
孙发政;试论将“水土保持”改称“水土生态保持”的科学性[J];中国水土保持;2005年08期 |
14 |
马丹丹;李根有;颜福彬;林雪峰;;浙江省温岭市种子植物区系特点[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
15 |
田海涛;高培军;温国胜;;7种箬竹抗寒特性比较[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
16 |
李晓清;高捍东;曹小军;李荣伟;王准;王晓玲;;金沙江干热河谷希蒙得木的光合特性[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
17 |
张俊会;金则新;;七子花不同时期叶片提取物的体外抑菌活性[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
18 |
杨志让;张宁;高贵;虎维军;文志强;李斌斌;;茹河流域生态景观创新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水土保持;2007年07期 |
19 |
朱世阳;顾晓东;徐鹏;;金华生态景观公园主入口设计初探[J];华东森林经理;2007年04期 |
20 |
吴家森;张立钦;吴进才;吴长义;陈荣;;南方红豆杉幼苗营养元素质量分数与分布[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