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胁迫对大豆POD和EST同工酶的影响
【摘要】:采用垂直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研究了2个品种的大豆———浙春3 号和1601 在不同时期、不同浓度铁胁迫下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和酯酶(EST)同工酶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浙春3 号的2 种同工酶酶谱的变化基本一致,随铁浓度的增加酶带数和强度都有所增加;而1601的2种同工酶,在高浓度铁处理时,酶带数和强度都减少.2个大豆品种不同时期的POD和EST同工酶酶谱对铁胁迫的反应也有差异.不同品种大豆的同工酶酶谱的变化,与其对铁胁迫的抗性有关.
|
|
|
|
1 |
邹春静,盛晓峰,韩文卿,徐文铎;同工酶分析技术及其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J];生态学杂志;2003年06期 |
2 |
孙彩霞,刘志刚,荆艳东;水分胁迫对玉米叶片关键防御酶系活性及其同工酶的影响[J];玉米科学;2003年01期 |
3 |
金兰;盐胁迫对苜蓿叶绿体SOD同工酶的影响[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
4 |
刘江燕,吕银华,胡艳军;稀土对薇菜生长过程中营养物质及几种重要同工酶的影响研究[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
5 |
章艺,刘鹏,史锋,朱淑颖,陈旭微;高铁胁迫对大豆叶片体内保护系统及膜脂过氧化的影响[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4年02期 |
6 |
沈秀瑛,徐世昌,戴俊英;干旱对玉米叶SOD、CAT及酸性磷酸酯酶活性的影响(简报)[J];植物生理学通讯;1995年03期 |
|
|
|
|
|
1 |
产祝龙,丁克坚,檀根甲,陈琪,朱圣杰,苏贤岩;水稻恶苗病菌对不同抗性品种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3年01期 |
2 |
钟忠;不同微肥对瓜叶菊开花和结果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3年05期 |
3 |
顾大路,王伟中,徐建明,杨文飞,朱云林,王红军;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玉米上的应用效果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3年06期 |
4 |
黄卫昌,秦俊,胡永红,赵玉婷;屋顶绿化植物的选择——景天类植物在上海地区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6期 |
5 |
闫洁;曹连莆;刘伟;张薇;;花后土壤水分胁迫对大麦旗叶蛋白质代谢及内源激素变化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1期 |
6 |
康宗利;刘长春;武云东;杨玉红;于洋;夏春辉;郝建军;;CPM番茄丰收素在番茄上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1期 |
7 |
韩占江;王伟华;胡尚连;郜庆炉;吴玉娥;;硫对不同品质类型春小麦籽粒淀粉及其组分的效应[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4期 |
8 |
邵云;冯淑利;李春喜;姜丽娜;候小丽;鲁旭阳;;Cd~(2+)胁迫对小麦幼苗生理活性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5期 |
9 |
韩占江;王伟华;胡尚连;郜庆炉;吴玉娥;;硫对春小麦籽粒直链淀粉积累的效应[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5期 |
10 |
徐晓辉;刘延吉;王淼;田晓艳;;干旱胁迫对杨树幼苗叶片内ABA和CaM含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1期 |
|
|
|
|
|
1 |
张亚兰,李彦舫,杨柏明,张成武,吴晓明;短芒大麦耐盐变异体的筛选与鉴定[J];草业科学;1998年01期 |
2 |
魏爱丽,白桦,陈云昭,冯文新;盐胁迫下大豆初生叶愈伤组织SOD活性及其同工酶变化的研究[J];大豆科学;1999年01期 |
3 |
肖雯,贾恢先,蒲陆梅;几种盐生植物抗盐生理指标的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00年05期 |
4 |
王鸣刚,牛登科,高清祥,王亚馥;小麦耐盐变异体的筛选Ⅱ.小麦耐盐细胞系的筛选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分析[J];西北植物学报;1995年05期 |
5 |
刘华清,陈容茂;荔枝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和保持[J];福建果树;1997年04期 |
6 |
王家福,刘月学,宋刚,林顺权;枇杷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和保存[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
7 |
桑庆亮,赖钟雄;荔枝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研究进展[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
8 |
邝哲师,周丽侬,马雪筠,陈俊秋,曹静;荔枝体胚发生及成苗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1997年01期 |
9 |
邓占鳌,章文才,万蜀渊;诱发柑桔“适应型”珠心愈伤组织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研究[J];果树学报;1991年04期 |
10 |
曹翠玲,李生秀;氮素形态对玉米幼苗碳水化合物及养分累积的影响[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
|
|
|
|
|
1 |
徐忠东,肖家军;同工酶研究及其应用进展[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
2 |
陈世勇,陈景奎;大豆缺铁的原因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1998年04期 |
3 |
张春晓,李悦,沈熙环;林木同工酶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8年03期 |
4 |
杨一平,尹瑞雪,张军丽;长白松自然群体同功酶遗传多样性的研究[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91年05期 |
5 |
张含国,杨大海,王风君,徐桂生,罗玉亮;红皮云杉同工酶位点及酶系统选择[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
6 |
陈凤英,曾科文,肖向红,赵光仪,赵博生,柳文杰;大兴安岭三类五针松亲缘关系——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比较[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97年06期 |
7 |
陆静梅,肖及友,盛彦敏,胡波,张常钟,王桂芹;红松与前红松两种同工酶比较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3期 |
8 |
邹冬生,郑丕尧;大豆叶片光合、蒸腾等生理特性的品种间比较研究[J];大豆科学;1990年01期 |
9 |
符建荣,秦遂初;大豆铁素营养诊断适用指标的研究[J];大豆科学;1991年03期 |
10 |
孙文越,王辉,黄久常;外源甜菜碱对干旱胁迫下小麦幼苗膜脂过氧化作用的影响[J];西北植物学报;2001年03期 |
|
|
|
|
|
1 |
张兴平,王鸣;西瓜杂种及其亲本同工酶分析[J];果树学报;1989年02期 |
2 |
李春俭,张福锁,谭祖卫;植物对缺铁的适应性反应及其调控[J];世界农业;1995年09期 |
3 |
祝金明,罗安程,吴运荣,张立平,吴平;亚铁胁迫影响不同基因型水稻地上部养分吸收的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1997年04期 |
4 |
胡彬,祝金明,吴运荣,罗安程,吴平;过氧化物酶在水稻亚铁毒害中的作用[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1997年05期 |
5 |
王永章,刘成连,徐茂龙,陈建文;介质供铁水平对不同苹果基因型铁吸收特性的影响[J];莱阳农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
6 |
洪剑明,柴晓清,王颖,黄勤妮,邱泽生;玉米根细胞质膜硝酸还原酶和铁氰化物还原酶活性的关系[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2期 |
7 |
党建章,何宗智,蔡小玲,龚小平;6株草菇3种同工酶的凝胶电泳研究[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1998年S1期 |
8 |
任志雨,张福墁;不同黄瓜品种对铁胁迫生理反应的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1998年04期 |
9 |
洪剑明,汪洪杰,邱泽生;缺铁对玉米根和叶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J];电子显微学报;1999年06期 |
10 |
张立平,吴平,祝金明,吴运荣;水稻亚铁胁迫诱导ADH的基因定位及其遗传分析[J];遗传学报;1999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