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菊花托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
【摘要】:以非洲菊花托为外植体,研究了6-BA、KT与IAA、NAA组配对不同基因型品种花托产生不定芽及继代增殖与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定芽的诱导采用6-BA比采用KT效果好,10 mg/L 6-BA与0.5 mg/L IAA组配有利于不定芽形成;0.5mg/L 6-BA与0.02 mg/LNAA或1.0 mg/L KT与0.1 mg/L NAA的组配有利于不定芽的增殖;0.2 mg/L NAA或0.5 mg/L IAA的培养基都有利于试管苗生根。非洲菊在快繁过程中,应通过调整激素的种类和配比,控制增殖倍数,降低变异率,提高芽苗质量。
|
|
|
|
1 |
高艳明;李建设;李晓娟;;非洲菊花托组织培养的研究[J];西北农业学报;2006年04期 |
2 |
张妙彬;李安;王小菁;;非洲菊愈伤组织诱导和不定芽分化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08年06期 |
3 |
赵佐敏;非洲菊花托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J];种子;2005年09期 |
4 |
杨继涛,邹志荣,张素勤,耿广东;植物激素对非洲菊花托愈伤组织诱导的研究[J];西北农业学报;2003年03期 |
5 |
陈海霞;李茂娟;;非洲菊不同发育时期的花托诱导愈伤组织的研究[J];广西农业科学;2008年01期 |
6 |
梁俊香;尹振君;;非洲菊的组织培养[J];江苏农业科学;2009年03期 |
7 |
高绍良;周寒松;张素芳;;非洲菊组织培养基筛选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0年07期 |
8 |
朱建华,关丽凤;非洲菊组织培养中初代培养的研究[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
9 |
杨华,阮颖,刘春林,郑瑞丰,郭纯;非洲菊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J];湖南农业科学;2002年02期 |
10 |
秦新惠;;切花非洲菊组培快速繁殖技术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08期 |
11 |
王凤鹤;番茄花托不掉不用愁 授粉新秀来加油[J];蔬菜;2003年08期 |
12 |
钱秀苇;菊花快速繁殖初探[J];上海农学院学报;1996年03期 |
13 |
朴日子,曹后男,朱波,尹英敏,宗成文;非洲菊组织培养高频植株再生体系的研究[J];延边大学农学学报;2004年01期 |
14 |
黄玉玲,杨宝明;非洲菊的花托离体培养及快繁技术[J];云南农业科技;1998年05期 |
15 |
郑秀芳,李名扬;非洲菊花托培养和植株再生[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
16 |
倪丹,杨世湖,徐士清,万建民;非洲菊组培快繁技术的优化[J];细胞生物学杂志;2002年05期 |
17 |
赵世坤;;非洲菊切花栽培技术[J];吉林蔬菜;2009年04期 |
18 |
桂勇武;高年春;魏启舜;;盆栽非洲菊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下半月刊);2005年11期 |
19 |
沈强,衣常红,赵娟;非洲菊品种的收集、繁育及保存研究[J];上海农业学报;2005年01期 |
20 |
陈玲;植物花的构造[J];新农业;1984年08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