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吴立伦,王元清,吕沈海,胡恩棋,胡书成;川东鸭茅种子生产技术要点[J];四川畜牧兽医;2004年07期 |
2 |
帅素容,张新全,杜逸;二倍体和四倍体野生鸭茅遗传特性比较研究[J];草地学报;1997年04期 |
3 |
包国章,李向林,陆光华,马小凡;休牧草地鸭茅种群能量动态的初步研究[J];草业学报;2001年04期 |
4 |
樊江文,杜占池,钟华平;红三叶、鸭茅生物量和叶面积时空结构特征[J];草地学报;2004年03期 |
5 |
刘长娥,何剑;对鸭茅种子发芽条件的探讨[J];种子;1999年06期 |
6 |
樊江文,刘玉红,廖国藩, 邵兴华,李兆方;红三叶和鸭茅牧草刈割利用特性的研究[J];四川草原;1994年04期 |
7 |
杨允菲,傅林谦;亚热带中山人工草地鸭茅种群及其分蘖丛数量性状的相关分析[J];草业学报;1996年04期 |
8 |
樊江文;氮肥对红三叶和鸭茅草地生产性能影响的研究[J];四川草原;1997年04期 |
9 |
晁相蓉,宋玲玲,胡孝瑞,姜素云,杨爱芳;鸭茅高效丛生芽体系的建立及耐盐植株的再生[J];山东农业科学;2005年01期 |
10 |
杜占池,樊江文,钟华平;红三叶和鸭茅叶片的分解及其营养元素释放的比较研究[J];四川草原;2005年01期 |
11 |
周自玮,奎嘉祥,钟声,王荔;云南野生鸭茅的核型研究[J];草业科学;2000年06期 |
12 |
程前;为了农民的利益——记芦山县畜牧局“鸭茅良种繁育基地”建设[J];四川草原;2004年04期 |
13 |
王佺珍,韩建国,周禾,刘富渊,仲勇;氮肥与植株密度互作对鸭茅种子产量的效应[J];草业科学;2005年05期 |
14 |
白史且;奶牛日粮中添加不同量的精料对苜蓿和鸭茅青贮料营养价值的影响[J];四川草原;1994年01期 |
15 |
钟华平,杜占池;川东中高山地区红三叶、鸭茅、红三叶-鸭茅人工草地群落生物量动态研究[J];草地学报;1995年03期 |
16 |
杨桂英,靳宗立;冷地型鸭茅不同品种生产性能的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
17 |
小林亮一
,郁明发;调制方法对苜蓿和鸭茅中β-胡萝卜素的影响[J];草食家畜;1987年03期 |
18 |
罗天琼,莫本田;鸭茅的高产栽培及在人工草地中的利用[J];贵州农业科学;2000年03期 |
19 |
樊江文;红三叶和鸭茅混播草地施肥优化模式的研究[J];草业学报;1997年01期 |
20 |
杜占池,钟华平;川东红池坝地区红三叶和鸭茅人工草地土壤和植物营养元素含量特征的研究[J];植物生态学报;1998年0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