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苷改善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游离脂肪酸代谢的机制研究
【摘要】:观察栀子苷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效果,从游离脂肪酸探讨栀子苷调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作用机制。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栀子苷组和血脂康组,每组大鼠10只,正常组大鼠给予正常大鼠饲料喂养,其余3组大鼠均采用高脂饲料喂养以诱导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造模时间为8周,从第5周起至第8周末,栀子苷组和血脂康组分别灌服相应的药物。记录大鼠体重、肝湿重、脂肪质量;用相应方法检测肝组织TG,FFA,FAS,AMPK,ACCase及Malonyl-Co A含量,血清CHO,LDL-C的含量,血清AST,ALT的活性;观察肝脏组织肉眼及病理变化(HE染色法)。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体重;肝湿重;脂肪重;血清CHO,LDL-C,ALT,AST;肝组织TG,FFA,FAS,ACCase及Malonyl-Co A含量皆显著升高(P0.01);肝组织AMPK活性显著降低(P0.01),肝组织肉眼外观及病理切片脂肪变性明显,并出现炎症损伤;与模型组相比,栀子苷组大鼠体重、脂肪质量、肝组织FFA含量、血清ALT,AST活性均显著降低(P0.01),肝湿重,肝组织TG,FAS,ACCase及Malonyl-Co A含量明显降低(P0.05),肝组织AMPK活性明显增多(P0.05),肝脏肉眼外观及病理学表现均有所改善;与模型组相比,血脂康组大鼠的肝湿重、脂肪质量、肝组织TG,FFA和血清LDL-C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血脂康组相比,栀子苷组大鼠的体重、脂肪质量、肝组织FFA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其他方面无明显差异。结果表明,栀子苷具有显著的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药理效应;其改善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游离脂肪酸代谢是通过调节"AMPK-ACCase-Malonyl-Co A-FFA"轴来实现的。
|
|
|
|
1 |
李志雄,熊富良,陶君彦,石召华;梦宁片中栀子苷的稳定性研究[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3年05期 |
2 |
饶双超;石召华;黄志军;袁铭;张琼光;吴木琴;熊登科;;超滤法纯化栀子中栀子苷工艺研究[J];医药导报;2007年05期 |
3 |
苏晶;杨惠莲;冉海琳;吴佳;;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越鞠片中栀子苷含量[J];中国药业;2008年22期 |
4 |
余琴;赵庆;邹澄;张韵湘;孙科;邵曰凤;张荣平;;栀子苷结构改造中间体的制备[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
5 |
王洪平;周洪雷;李和光;窦月;;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测定栀子中栀子苷的含量[J];辽宁中医杂志;2010年02期 |
6 |
武娜;董玉;贾鑫;;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蒙药复方森登-4中栀子苷的含量[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
7 |
胡开治;刘燕琴;秦剑;张军;秦静;刘杰;;重庆产栀子的栀子苷含量分布规律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8期 |
8 |
张海燕;陈晓燕;万娜;郑琴;杨明;;栀子苷溶液稳定性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考察[J];时珍国医国药;2011年02期 |
9 |
胡开治;刘燕琴;秦剑;张军;秦静;刘杰;;重庆产栀子的栀子苷含量分布规律研究[J];重庆中草药研究;2011年01期 |
10 |
关金凤
,于淑华
,刘玉琴
,倪世荣;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蒙药大栀子中栀子苷的含量[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1年06期 |
11 |
许梅;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栀子浓缩颗粒中栀子苷含量[J];时珍国医国药;2003年08期 |
12 |
刘菊芳,吴庆芳,赵燕芬;栀子苷乙醇提取的方法优化[J];山东中医杂志;2004年11期 |
13 |
赵祥军,曹琳,韩玉梅,袁海龙;不同产地栀子的质量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5年06期 |
14 |
马滕,韩敏彩,苏健,王宝琴;栀子及其制剂中栀子苷含量测定方法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年07期 |
15 |
唐传劲;赵庆;邹澄;王继良;吴艳香;何瑾;;栀子苷简易分离纯化方法[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5年06期 |
16 |
饶黄云;邹盛勤;;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品质栀子中栀子苷的含量[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7期 |
17 |
尹桂华;杨美林;仲崇林;刘诗月;;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鸡骨草片中栀子苷的含量[J];中国药房;2007年03期 |
18 |
赵庆;王皎;邹澄;郑健;张荣平;郝小江;;栀子苷元与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的反应[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
19 |
谭忠军;;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喜生健宝颗粒中栀子苷含量[J];中国药业;2008年06期 |
20 |
卢毅;张彤;陶建生;;β-葡萄糖苷酶水解栀子苷的工艺研究[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