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生甘草药材产量与甘草酸含量的广义遗传力及其遗传相关性分析
【摘要】:目的:估算甘草药材产量和甘草酸含量的广义遗传力及其与各生长指标和生物量指标的遗传相关关系,为优质甘草培育技术体系建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法布置多点种源试验,采用HPLC测定甘草酸含量,采用经典遗传学的方法估算广义遗传力和遗传相关系数。结果与结论:甘草酸含量受产地环境和自身遗传双重因素的影响,但产地环境的影响占主导地位;单试验点广义遗传力(h2)估算结果表明,药材产量(W下)和甘草酸含量的广义遗传力分别为0.663 2,0.751 1,受中等偏上遗传控制,具有一定的遗传改良潜力。遗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无论在表型上还是遗传上,株高和地径与药材产量(W下)均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这暗示株高和地茎可作为评估甘草药材产量的地上指标;甘草酸含量与侧根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株高、地径、芦头直径(D芦头)、总生物量(W总)以及地下部分生物量(W下)等指标在遗传上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这暗示在甘草遗传改良中,高产和高含量难以兼顾,在制定遗传改良方案时,要根据具体改良目标权衡考虑。
|
|
|
|
1 |
张美英;;甘草人工种植技术[J];现代农业;1993年10期 |
2 |
王巧娥,王文慎,张吉树,黎先春,王小如;梁外半野生甘草最佳采收期研究[J];中药材;2004年04期 |
3 |
鲁守平,孙群,王建华,孙宝启;影响甘草品质的因素与甘草品质改良的研究概况[J];中草药;2005年08期 |
4 |
赵则海,于景华,杨逢建,祖元刚,曹建国;人为扰动对乌拉尔甘草不同部位甘草酸与总黄酮含量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4年12期 |
5 |
王红霞;李雅丽;;一株产甘草酸内生真菌的分离及代谢产物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1年14期 |
6 |
朱建宁;高婷;张源沛;罗昀;周丽娜;李凤霞;;甘草生长与土壤水分的关系研究[J];宁夏农林科技;2008年06期 |
7 |
燕天;;甜甜甘草 全身是宝[J];农民致富之友;2002年02期 |
8 |
冯桂华;邱立红;;甘草断根平植技术[J];中国林副特产;2010年04期 |
9 |
李强,任茜,王党平,李小峰;甘草属药用植物的质量评价[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1993年02期 |
10 |
唐绂宸;;甘草育苗移栽技术[J];农村科技开发;2000年12期 |
11 |
杨会琴;李敬;戴翠萍;崔娜;;甘草愈伤组织培养及其代谢产物甘草酸的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
12 |
杨海霞;李明;张青云;蒋齐;王英华;马铃;王坤;温淑红;;宁夏人工栽培甘草药用成份含量初步研究[J];宁夏农林科技;2007年04期 |
13 |
杨秀红;李建民;董学会;段留生;李召虎;;外源甘草酸对NaCl胁迫条件下甘草幼苗生长、根部甘草酸含量以及几种与盐胁迫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6年03期 |
14 |
梁新华;尹晓雯;李梦菊;;乌拉尔甘草中微量元素的分布及其对药材质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6期 |
15 |
卢虹玉;刘敬梅;张海超;高山林;;乌拉尔甘草转鲨烯合成酶基因毛状根系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9年15期 |
16 |
荣齐仙;刘春生;黄璐琦;张宁;南博;呙未;;甘草鲨烯合酶基因及cDNA的克隆与序列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2011年11期 |
17 |
杜茜;沈海亮;;甘草产量和质量与土壤水分的关系[J];中药材;2006年01期 |
18 |
卞爱华;高文远;王娟;;不同附加物对甘草悬浮培养细胞中甘草酸积累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08年23期 |
19 |
张志梅;李召虎;李光甫;赵润怀;董学会;;不同来源乌拉尔甘草产量和有效成分含量比较[J];中国现代中药;2009年05期 |
20 |
梁新华;郑彩霞;张风侠;李鹏;;甘草角鲨烯的提取及高效液相色谱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