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碳储量计算中不同插值方法对比研究——以吉林省大安市为例
【摘要】:土壤碳储量问题是大气温室效应和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采用"单位土壤碳量"方法,计算了吉林省大安市表层土壤有机碳总储量和平均土壤有机碳储量,以为全球碳循环研究提供精确的基础数据。分析和比较了反距离加权、全局多项式、局部多项式、径向基函数和普通克里格等不同插值模型对表层单位土壤有机碳储量空间插值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全局多项式插值的均差最小,径向基函数中张力样条法的平均绝对误差最小,普通克里格法的标准差最小。综合分析来看,普通克里格的有理二次方程式模型插值精度最高。
|
|
|
|
1 |
贾宇平;土壤碳库分布与储量研究进展[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
2 |
何勇,张淑娟,方慧;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田间信息插值方法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4年03期 |
3 |
王晶,朱平,张男,解宏图,张旭东;施肥对黑土活性有机碳和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J];土壤通报;2003年05期 |
4 |
解宪丽,孙波,周慧珍,李忠佩;不同植被下中国土壤有机碳的储量与影响因子[J];土壤学报;2004年05期 |
5 |
盛婧;赵德华;陈留根;;农业生产措施对土壤碳库的影响[J];生态环境;2006年02期 |
6 |
孙艳丽;;夏季金佛山垂直自然带上乔木林内土壤CO_2动态研究[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12期 |
7 |
周国模;刘恩斌;佘光辉;;森林土壤碳库研究方法进展[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
8 |
田从华;胡应成;John Lngrom;Jeffreyey Lee;Christian Valentin;;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土壤侵蚀网络:一个多方参与的研究计划[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版);1997年03期 |
9 |
安静;邓波;韩建国;杨富裕;张英俊;历卫宏;;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研究进展[J];草原与草坪;2009年02期 |
10 |
谢毅文;陈晓宏;王兆礼;张强;;土壤质地转换中优选插值方法研究[J];灌溉排水学报;2009年03期 |
11 |
于东升;史学正;孙维侠;王洪杰;刘庆花;赵永存;;基于1∶100万土壤数据库的中国土壤有机碳密度及储量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5年12期 |
12 |
门明新;宇振荣;许皞;;基于地统计学的河北省降雨侵蚀力空间格局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6年11期 |
13 |
姜勇;庄秋丽;梁文举;;农田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库及其影响因子[J];生态学杂志;2007年02期 |
14 |
黄文昭;赵秀兰;朱建国;谢祖彬;朱春梧;;土壤碳库激发效应研究[J];土壤通报;2007年01期 |
15 |
闫恩荣;王希华;陈小勇;;浙江天童地区常绿阔叶林退化对土壤养分库和碳库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7年04期 |
16 |
金峰,杨浩,赵其国;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土壤;2000年01期 |
17 |
胡慧萍;土壤特性的空间差异及其空间插值方法研究[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3期 |
18 |
肖玉,谢高地,安凯;土壤速效磷含量空间插值方法比较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3年01期 |
19 |
柏松;黄成敏;唐亚;;土壤有机碳稳定同位素的古环境指示意义及影响因素[J];土壤;2006年02期 |
20 |
孟勇;艾文胜;漆良华;童方平;杨明;彭辉明;;土壤有机碳损失及影响因子研究进展[J];湖南林业科技;2010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