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吴茱萸药对的研究进展
【摘要】:正药对即为对药,是中药配伍的最小单位,遵循中药配伍的"七情合和"理论,经历代医家精练提析所得,已经成为相对固
|
|
|
|
1 |
张朋;;黄连配伍吴茱萸化学成分的变化以及药理作用研究现状[J];河北中医;2008年07期 |
2 |
叶富强,徐颂芬;黄连、吴茱萸不同配伍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J];中成药;2005年10期 |
3 |
王文萍;曹琦琛;高晶晶;王冬梅;;左金丸配伍意义的药代动力学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0年02期 |
4 |
杜冬生;杨士友;;左金丸及其组分黄连和吴茱萸治疗胃肠道疾病研究进展[J];安徽医药;2007年08期 |
5 |
訾慧;朱会;张振秋;;吴茱萸当归药对不同配伍比例对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含量的影响[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
6 |
徐艳春,魏璐雪,周玉新,王亚丽;高效液相法测定黄连与吴茱萸配伍前后吴茱萸碱及吴茱萸次碱的含量[J];中国中药杂志;2001年12期 |
7 |
冯彩云;周琴妹;;暖脐巴布剂中吴茱萸总碱提取工艺优选[J];中医药信息;2009年05期 |
8 |
刘陶世;狄留庆;段金廒;赵新慧;蔡铝铝;;脂质体液膜萃取新技术分离左金丸水提液活性成分[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
9 |
臧凤和;李庄武;;左金丸质量标准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1986年04期 |
10 |
潘敏翔,刘昌叶,常华,赵淼,姜韧;HPLC测定左金丸中吴茱萸次碱含量[J];药学实践杂志;2002年04期 |
11 |
彭明兴,吴永江,程翼宇;黄连与吴茱萸配伍时黄连中主要化学组分溶出率变化规律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3年07期 |
12 |
蒋俊;贾晓斌;薛璟;陈彦;蔡宝昌;吴皓;;黄连的炮制历史沿革及其炮制品现代研究进展[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0年02期 |
13 |
鲁佳慧;涂瑶生;;HPLC测定黄连与吴茱萸配伍前后吴茱萸胺及吴茱萸次碱的含量[J];中成药;2007年02期 |
14 |
刘陶世;赵新慧;黄耀洲;;不同溶媒对左金丸小檗碱和吴茱萸碱等5种生物碱溶出行为的影响[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
15 |
山丽梅;赵艳玲;孔维军;肖小河;;左金丸及其类方对胃热证大鼠胃黏膜损伤及相关因子的影响[J];解放军药学学报;2010年02期 |
16 |
朱妙琴;;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黄连、左金丸及反左金丸中三种生物碱的含量[J];分析试验室;2007年S1期 |
17 |
龙明立;张毅民;贺丽平;曾建国;;吴茱萸次碱的药理学研究进展[J];解放军药学学报;2008年06期 |
18 |
黄景华;;吴茱萸的炮制机理及其现代研究探讨[J];海峡药学;2007年02期 |
19 |
徐晓宏;张铁军;廖茂梁;刘可越;王文芳;吴延吉;;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黄连总生物碱的工艺研究[J];中草药;2007年08期 |
20 |
王静;张朔;杨艳云;李云兴;张振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左金丸提取物中五种成分的含量[J];辽宁中医杂志;2009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