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抽吸术后急诊支架与延迟支架置入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比较
【摘要】:目的:比较血栓抽吸术后急诊支架与延迟支架置入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臆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入选2012-l1至2014-01期间因STEMI行充分血栓抽吸并经血栓抽吸导管冠状动脉(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硝普钠和硝酸甘油后梗死相关动脉恢复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3级的患者共计82例,由SAS软件产生的随机数字法分为急诊支架组(n=41例)和延迟支架组(n=41例)。急诊支架组患者立即置入支架,而延迟支架组患者则不立即置入支架,而是继续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10~14天后再行支架置入。对两组主要指标和次要指标进行比较,主要指标包括心电图ST段回落幅度、慢血流/无复流发生率及心肌染色3级的百分比,次要指标包括支架置入参数、对心室重塑的影响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结果:延迟支架组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心电图ST段回落幅度、TIMI血流3级和心肌染色3级百分比以及校正TIMI帧数分别为(68.2±9.2)%、97.5%、69.0%和(19.5±5.2)帧,与急诊支架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延迟支架组与急诊支架组在PCI术中发生无复流/慢血流的比例分别为2.5%和3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延迟支架组和急诊支架组支架数量分别为(1.21±0.32)枚和(1.76±0.76)枚,平均支架长度分别为(283±11.7)mm和(33.7±12.9)mm,平均支架直径分别为(3.17±0.76)nm和(2.82±0.87)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延迟支架组的扩张压力(18.5±6.2)atm]也明显高于急诊支架组[(13.6±7.1)atm],而延迟支架组75%的患者采取了高压后扩张,高于急诊支架组(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6个月时发现,延迟支架组和急诊支架组在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收缩短分数与1周时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TD)与1周时比较有明显的增加(P0.05);而这种变化在急诊支架组更为明显(P0.05)。随访6个月时结果显示,与急诊支架组比较延迟支架组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STEMI患者PCI中血栓抽吸术后延迟支架置入可以减少支架术后慢血流/无复流现象的发生,改善支架贴壁和心肌灌注,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
|
|
|
|
1 |
谭慧琼,朱俊,梁岩,章晏,刘力生;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二年随访[J];中华医学杂志;2005年03期 |
2 |
胡伟国;唐瑞玲;;冠状动脉痉挛引起巨R波型ST段抬高改变1例[J];实用心电学杂志;2006年02期 |
3 |
王喜萍;韩艺辉;范艳慧;;一过性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初步分析[J];临床荟萃;2006年21期 |
4 |
姜丽萍;;无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检测肌钙蛋白I对预后的判定[J];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06年22期 |
5 |
胡大一;;坚持循证医学原则,规范诊治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年04期 |
6 |
谢年谨;陈富荣;黄俊;吴月娟;黄晓忠;陈津;孙家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胸痛、心电图ST段抬高[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09年05期 |
7 |
刘莉;叶鹏;;当前血压水平对高血压病史相关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预后意义[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3年12期 |
8 |
尹蔚芳;车京津;周长钰;张承宗;;血清肌钙蛋白I轻度升高在初诊为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的临床意义[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年23期 |
9 |
祝宝华;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介入治疗进展[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5年03期 |
10 |
刘竹英;温霞;杨红玉;吴果果;龚琼燕;钟丽霞;;微量注射泵在高危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J];现代护理;2006年03期 |
11 |
张石革;马国辉;;氯吡格雷用于ST段抬高急性再发心梗获得全面新试验证据[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6年01期 |
12 |
吴晓艳;;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的最佳介入治疗时机[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0年02期 |
13 |
潘景会,孟宪刚;无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患者肌钙蛋白Ⅰ测定的临床意义[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5年02期 |
14 |
高玉琪;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ST段抬高Ⅲ导联>Ⅱ导联的临床意义[J];临床心电学杂志;2005年03期 |
15 |
周翠华,唐晓宁,程关宇;平板运动试验致心电图ST段抬高的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2005年12期 |
16 |
郭志刚;侯玉清;马立勤;屠燕;;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非ST段抬高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及其影像学特征[J];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35期 |
17 |
史平,王蒙琴,任爱萍,王慧敏,郭晓玲,李广霞;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非ST段抬高型药物治疗进展[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
18 |
杜娟;郑晓辉;;ST段抬高在平板运动试验中的诊断价值[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06年03期 |
19 |
孙剑萍;朱士洲;张淮海;李新东;;平板运动试验致ST段抬高的临床意义[J];临床心电学杂志;2006年05期 |
20 |
姜丽萍;;无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检测肌钙蛋白对预后的判定[J];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06年2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