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气候变化情景下东北地区玉米产量变化模拟

张建平  赵艳霞  王春乙  杨晓光  何勇  
【摘要】:WOFOST作物模型在东北地区玉米适应性验证的基础上,结合气候模型BCC-T63输出的未来60年(2011~2070年)气候情景资料,模拟分析了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我国东北地区玉米生育期和产量变化情况。模拟结果显示: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玉米生育期将缩短,其中,中熟玉米平均缩短3.4 d,晚熟玉米平均缩短1.1 d;玉米产量将相应下降,中熟玉米平均减产3.5%,晚熟玉米平均减产2.1%。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前萍;王俊玲;;论3414田间试验对玉米产量的影响[J];山西科技;2010年02期
2 刘德祥;郭俊琴;董安祥;宁惠芳;;气候变暖对甘肃夏秋作物产量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6年04期
3 贾士芳;董树亭;王空军;张吉旺;刘鹏;;弱光胁迫对玉米产量及光合特性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7年11期
4 张建平;赵艳霞;王春乙;何勇;;气候变化对我国华北地区冬小麦发育和产量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6年07期
5 朱大威;金之庆;;气候及其变率变化对东北地区粮食生产的影响[J];作物学报;2008年09期
6 熊美兰;周鑫群;诸葛龙;徐毅;谢天行;喻风琴;王忠庆;;秋季不同播种期对超甜水果玉米品质和产量的影响初报[J];江西科学;2008年03期
7 熊应祥;谢永秀;宋启堃;蒋文家;;六枝温度条件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分析[J];贵州气象;2009年S1期
8 吴敏生,戴景瑞;AFLP标记与玉米杂种产量、产量杂种优势的预测[J];植物学报;2000年06期
9 秦鹏程;姚凤梅;曹秀霞;张佳华;曹倩;;利用作物模型研究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的发展过程[J];中国农业气象;2011年02期
10 任天举,李经勇,王培华,邹亚兰,龚见非,李超平,唐永群;年际间气候差异对杂交中稻、再生稻的影响[J];中国农业气象;2001年04期
11 张欣娥;孔德胤;仇巧玲;陈静平;刘继东;;河套灌区食用向日葵空壳率高的原因及对策[J];内蒙古气象;2010年03期
12 Ю.А.济拉埃里;李怀川;;气候变化影响的研究[J];陕西气象;1992年02期
13 杨京平,陈杰;计算机模拟渍水时期及持续时间对春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生物数学学报;2001年03期
14 吕学都;;气候变化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构成严重影响[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10年01期
15 张友德,张君芝,秦天才,黄涛,芦煜照,王宗刚,张光平;黄姜有性繁殖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9年01期
16 谢远玉,郭萌生,肖林长,张祖清;气候生态环境对赣南烤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中国农业气象;2005年04期
17 汤家礼;;灾害的逻辑[J];海洋世界;2008年06期
18 杨小利;江广胜;;陇东黄土高原典型站苹果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中国农业气象;2010年01期
19 尤飞;汤松;李文娟;;气候变化影响下东北花生业发展潜力与对策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1年03期
20 葛全胜,张丕远,纽春燕;关于气候变化影响的研究[J];地球科学进展;198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兴;程满金;马兰忠;崔彩;;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集雨补灌玉米增产机理的研究[A];中国水利学会2007学术年会雨水利用与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2 郑金玉;刘武仁;罗洋;郑洪兵;李伟堂;;玉米宽窄行留高茬种植产量与效益分析[A];中国农作制度研究进展2008[C];2008年
3 张艳红;吕厚荃;;2005/2006年度北方冬小麦增产的农业气象条件分析[A];中国农学会农业气象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郑虚;时成俏;蒙炎成;唐秀桦;韦威旭;韦民政;覃维治;罗霆;黎炎;;马铃薯作为广西岩溶大石山地区粮食作物栽培的研究[A];马铃薯产业与粮食安全(2009)[C];2009年
5 陈洪梅;杨峻芸;谭静;;玉米区域试验精确度分析及品种的灰色综合评判[A];云南省作物学会2000—2003年优秀论文选集[C];2004年
6 申建斌;邹冬生;陆魁东;宋忠华;刘云开;;播种期对超级杂交稻产量和米质影响的初步研究[A];湖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6年
7 吴骞;方立清;赵辉;冯源;李淑华;;洪涝灾害对水稻产量结构影响评估分析[A];天气、气候与可持续发展——河南省气象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赖志强;易显凤;张述宽;欧阳延生;罗新义;;青贮玉米品种试验报告[A];中国草学会饲料生产委员会2007年会暨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韩志林;周青平;石红霄;李丰成;;民和县河谷川水地区高产饲料作物复种栽培试验[A];中国草学会饲料生产委员会2007年会暨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蒋静;冯绍元;王永胜;霍再林;;干旱地区咸水灌溉春玉米生长与水分利用效率试验研究[A];变化环境下的水资源响应与可持续利用——中国水利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俊品;玉米分子遗传图谱构建及数量性状基因定位[D];四川农业大学;2001年
2 高树仁;玉米抗丝黑穗病遗传分析及数量性状基因定位[D];吉林大学;2005年
3 陈荣军;玉米几个重要基因的克隆和改良直链淀粉的转基因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3年
4 高洁;特用玉米抗丝黑穗病遗传分析及其病菌致病性的遗传多样性[D];吉林农业大学;2005年
5 姚凤梅;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产量的影响评价[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05年
6 荣湘民;新型植物氮代谢调节剂在水稻、玉米上的作用效果与机理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4年
7 王竹;栽培因子对套作大豆形态、碳氮代谢及产量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07年
8 王振华;玉米抗矮花叶病遗传分析及数量性状基因定位[D];东北农业大学;2002年
9 张方东;玉米S组CMS胞质育性相关基因的克隆与结构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1999年
10 滕文涛;利用分子标记划分玉米杂种优势群及定位农艺性状QTL[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秀梅;旱地起垄覆膜微集水种植玉米技术的集雨增产效应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05年
2 郭红艳;杂交甜高粱生长发育及茎秆糖分变化特征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5年
3 管春英;改变源库关系对大豆产量与品质的影响[D];吉林农业大学;2005年
4 张永玲;膜上灌对河西内陆灌区春小麦、玉米灌水效果及产量的影响[D];甘肃农业大学;2005年
5 张玮;玉米Dwarf8基因早开花功能性位点初步关联性分析[D];安徽农业大学;2007年
6 常丽英;晋西旱塬地玉米间作马铃薯种植模式产量与水分效应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04年
7 张国君;陇中半干旱区旱地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的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7年
8 张瑞明;气象条件对甘薯栽培和品质的影响[D];安徽农业大学;2007年
9 邓小鹏;不同播期红小豆产量结构形成及其调控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6年
10 李建玲;多功能保水剂对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影响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供稿 市农科所 牛秀群;春播玉米施肥技术[N];天水日报;2006年
2 记者 钟燕平;我国玉米供应不足将成长期趋势[N];农民日报;2005年
3 朱建峰;清水玉米科技增粮项目成效喜人[N];甘肃经济日报;2006年
4 平安证券 王兆先;沪铝大幅下挫 玉米牛气十足[N];经济日报;2006年
5 李磊;越南首次采购美国玉米[N];农资导报;2006年
6 于志刚 记者 陆铁男;绥滨吉成村黏玉米就地“变现”[N];黑龙江经济报;2008年
7 金良;玉米需求虽增加 价格走势仍偏弱[N];粮油市场报;2005年
8 ;玉米豆腐的制作[N];齐齐哈尔日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钱晓涵;玉米持仓八日连创新高[N];上海证券报;2006年
10 刘文元;养殖业复苏 饲料类期货受追捧[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