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基于AEZ模型的我国农区小麦生产潜力分析

蔡承智  Harrij van Velthuizen  Guenther Fischer  Sylvia Prieler  
【摘要】: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IIASA)基于中国1961~1997年的统计资料(经多方校正)共同开发的AEZ模型,运用GIS平台计算了中国41个农作制亚区的小麦生产潜力,并指出了单产最高潜力分布区域。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小麦的最高产量潜力约为目前产量的2~3倍。这对我国小麦高产育种及栽培具有重要意义。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翟凤林 ,张发成;小麦高产育种(上)[J];世界农业;1981年07期
2 刘明久;茹振钢;李淦;;不同类型小麦超稀播繁殖技术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06年03期
3 R.A.Richards ,白如云 ,邓海;小麦抗旱育种(上)[J];世界农业;1983年08期
4 庞启华;进一步提高四川小麦品种产量潜力的育种途径和方法[J];种子;1998年03期
5 郭瑞林;宋志均;杨海燕;;小麦品种的竞争能力与广适性品种的选育[J];小麦研究;2004年04期
6 Klakshminarayana;欧仕益;;利用Azotobacter chroococcum可减少小麦施氮量[J];麦类作物学报;1993年02期
7 朱树权;小麦高产育种若干问题的认识[J];安徽农业科学;1994年02期
8 张庆勤,沈天民;黄淮麦区高产小麦新品种选育与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可行性分析[J];种子;1994年02期
9 冯素伟;李淦;胡铁柱;茹振钢;李笑慧;赵书义;;不同施肥量对百农矮抗58花后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09年07期
10 刘学志;我国今年小麦、玉米、大豆产量预计均不乐观[J];农村百事通;2001年14期
11 陈荣振,刘世来,冯国华,夏善保,董继丰,王奎荣,周兴根,王来花;徐州25号小麦品种选育与超高产育种[J];江苏农业科学;1998年05期
12 蒲定福,周俊儒,李邦发,李全,周强;根倒伏小麦抗倒性评价方法研究[J];西北农业学报;2000年01期
13 丁寿康;小麦矮化育种与矮源的研究[J];世界农业;1986年09期
14 甘斌杰,杨赞林,张少华,代秉勋,高福平,马广约,周军,沈林,计文超;小麦皖8804丰产性和稳产性综合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1995年04期
15 张建平,张立言,李雁鸣;河北省不同生态条件下冬小麦产量潜力及限制因素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95年03期
16 戴高星;;小麦、豌豆混种栽培模式[J];四川农业科技;2011年11期
17 李伟艳;刘新伦;陈春环;吉万全;;小麦成熟胚诱导胚性愈伤组织的影响因素[J];麦类作物学报;2011年06期
18 杨建江;;小麦防早春冻害栽培技术[J];农村科技;2011年10期
19 李藎卿;;小麦的嫁接试验[J];生物学通报;1956年10期
20 ;小麦镇压技术的初步探讨[J];湖北农业科学;1973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新明;熊淑萍;赵鹏;张浩;李春明;;河南省小麦、玉米产量区域潜力研究[A];中国农作制度研究进展2008[C];2008年
2 陈怀谷;王裕中;史建荣;潘跃东;;禾谷丝核菌胞外酶的产生及其对小麦作用的研究[A];江苏省植物病理学会第九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3 王志敏;王树安;苏宝林;;小麦小穗的离体培养[A];第一届全国青年作物栽培作物生理学术会文集[C];1993年
4 马兴林;梁振兴;;小麦分蘖发生、衰亡过程中内源激素的研究(简报)[A];第一届全国青年作物栽培作物生理学术会文集[C];1993年
5 马兴林;梁振兴;;小麦穗分化同内源吲哚乙酸及细胞分裂素类物质玉米素核苷、玉米素关系的研究(简报)[A];第一届全国青年作物栽培作物生理学术会文集[C];1993年
6 韩桂仲;段爱菊;刘顺通;刘长营;张自启;牛献伟;;小麦不同品种(系)对棉铃虫的抗性研究简报[A];走向21世纪的中国昆虫学——中国昆虫学会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7 杨胜利;马玉霞;吕海英;;小麦优质化技术发展趋势与推广对策[A];第三届中国农业推广研究征文优秀论文集[C];2001年
8 杨夏平;;广增素对玉米、小麦的增产效果试验初报[A];内蒙古农学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牛吉山;郑磊;王保勤;常阳;沈天民;;通过基因芯片筛选获得与PmLK906连锁的ESTs[A];中国作物学会2007年全国作物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侯晓林;吕金印;山仑;;水分亏缺对小麦光合固碳及根系耗碳的影响[A];纪念殷宏章先生百年诞辰暨全国光合作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新宏;大麦与小麦杂交及其杂种后代的创制、鉴定和应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2 马雷;稻米与小麦质量标准的中外比较研究[D];扬州大学;2005年
3 李孟军;小麦耐盐相关基因HKT克隆及多样性与功能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4 侯文胜;优化三种遗传转化体系创造转抗虫基因小麦(Triticum aestivum)新种质[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年
5 姜涛;小麦矮秆基因同源序列的克隆与BAC源合池的构建[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2年
6 李斯深;小麦产量性状QTL的分子标记定位[D];山东农业大学;2002年
7 苗红梅;小麦淀粉合成关键酶基因启动子的克隆与特征[D];河南农业大学;2004年
8 徐文忠;小麦春化相关基因元件克隆分析与小麦矮化突变体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3年
9 戴艳;小麦组蛋白修饰酶基因及DNA甲基转移酶基因的分离及鉴定[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10 马守才;小麦多子房性状的遗传研究及AFLP分子标记[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小村;小麦抗纹枯病基因的遗传和分子标记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04年
2 彭丹辉;小麦苗期热胁迫基因表达谱分析及相关基因的克隆[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3 朱永飞;小麦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育性恢复基因的SSR标记定位[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4 赵虹;小麦基因枪转化体系的建立和抗除草剂基因的导入[D];西南农业大学;2001年
5 许景升;小麦外源抗黄矮病基因相关片段的克隆和鉴定[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6 周章乐;小麦抗白粉病相关基因片段的筛选、克隆及序列分析[D];天津师范大学;2003年
7 刘丽;小麦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调控机制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5年
8 张新军;冬小麦不同密度下两品种混合群体效应的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7年
9 张立荣;小麦抗叶锈基因Lr37的ISSR分子标记[D];河北农业大学;2002年
10 李青常;施用氮肥对小麦面条加工品质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洪春;怀远145万亩小麦全面开镰[N];蚌埠日报;2006年
2 通讯员 杨玉栋朱永生;泗水抓好小麦秸秆禁烧及利用[N];济宁日报;2007年
3 史润生;山西小麦去年减产较多 今年与去年一样不容乐观[N];粮油市场报;2006年
4 万达期货 李警卫;美盘利多恐慌挥之不去 郑盘徘徊之中意欲突破[N];粮油市场报;2007年
5 王伟民;我市夏收进入收官[N];苏州日报;2007年
6 高传立;我市万亩连片小麦亩产创新高[N];徐州日报;2008年
7 记者 李冬玲;河南小麦“出访”东南亚[N];中国质量报;2003年
8 ;2002我国小麦出口优势分析 有备便有商机[N];农民日报;2003年
9 课屏昕;邢台 小麦交易平淡[N];农民日报;2004年
10 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供稿;小麦、大米价升 玉米价降[N];农民日报;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