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足迹分析法及其在持续性规划中应用研究
【摘要】:分析了可持续发展主要特征,提出规划持续性的方法思路和生态足迹概念,简介了生态足迹分析法的功能及其实证研究成果,并提出规划持续性的对策。
|
|
|
|
1 |
王万茂,李俊梅;生态足迹分析法及其在持续性规划中应用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3年02期 |
2 |
史平平;尹君;张贵君;杨光;;基于生态足迹分析法的秦皇岛市发展可持续性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0期 |
3 |
曹钰;;基于生态足迹分析的可持续发展测度的改进[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7年02期 |
4 |
李明月,江华;生态足迹分析模型的假设条件缺陷及应用偏差[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5年01期 |
5 |
李明月;生态足迹分析模型假设条件的缺陷浅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年02期 |
6 |
曲秀丽;基于生态足迹分析法的可持续发展评估——以常州市新北区为例[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
7 |
何骏;;大连市城市生产生活消费的生态足迹分析[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
8 |
赖发英;魏雪娇;卢年春;宫松;赵振纪;;鄱阳湖流域生态足迹分析与可持续发展的定量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6年03期 |
9 |
张建坤;王朝阳;;基于生态足迹的建设项目评价与实证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10年12期 |
10 |
崔风暴,王虹;北京市生态可持续发展定量分析研究——生态足迹分析法[J];统计教育;2005年01期 |
11 |
胡淼;周应祺;;生态足迹理论的微观分析-成分法的算法及应用[J];上海水产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
12 |
李昭华;汪凌志;;中国对外贸易自然资本流向及其影响因素——基于I-O模型的生态足迹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2年07期 |
13 |
紫檀,潘志华;内蒙古武川县生态足迹分析[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
14 |
顾晓薇,王青,刘建兴,李广军,丁一,刘敬智;辽宁省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生态足迹分析[J];资源科学;2005年04期 |
15 |
吴隆杰;;基于生态足迹指数的中国可持续发展动态评估[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
16 |
董泽琴,孙铁珩;生态足迹研究——辽宁省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J];生态学报;2004年1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