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蒿琥酯的活性代谢物双氢青蒿素在牛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摘要】:奶牛3头单剂量(5mg/kg)静脉注射青蒿琥酯(AS)后,以薄层扫描法检测其活性代谢物双氢青蒿素(DHA)在血中的浓度,结果表明:DHA血药时程符合具有一级形成的二室开放模型,形成半衰期(T_(1/2kf))为0.80分钟,分布半衰期(T_(1/2α))为2.27分钟,消除半衰期(T_(2/1kβ))为33.19分钟,曲线下面积(AUC)为82.086mg/L·分钟,达峰时间(Tp)为3.03分钟,峰浓度(Cmax)为3.351μg/ml。
|
|
|
|
1 |
霍继曾;夏文江;薛明;周宗田;成克文;;青蒿琥酯在奶牛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J];中兽医医药杂志;1990年06期 |
2 |
刘宗汉;李春成;杨伟松;雷红英;岳治权;丁璟昌;宋明德;;青蒿酯治疗奶牛环形泰氏焦虫病的试验[J];中兽医医药杂志;1990年05期 |
3 |
霍继曾,夏文江,薛明,周宗田,成克文;青蒿琥酯的活性代谢物双氢青蒿素在牛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J];中国兽医科技;1990年09期 |
4 |
文占元;李养连;岳治权;张德刚;王亚楼;高晓阳;;青蒿酯治疗羊泰勒焦虫病的试验研究[J];中兽医医药杂志;1989年05期 |
5 |
叶立云,成源达,周菊香,廖斌;青蒿等三种药物对猪小袋纤毛虫病的防治试验[J];中国兽医杂志;1989年08期 |
6 |
李成韶,杜以兰,张翠莲,赵新静;双氢青蒿素对小鼠抗疟作用的药效动力学[J];药学学报;1989年07期 |
7 |
杨树德,马建民,孙娟华,陈端霞;静脉注射青蒿酯后人体尿药排泄数据的初步分析[J];药学学报;1987年06期 |
8 |
赵凯存,陈其明,宋振玉;青蒿素及其两个活性衍生物在狗体内药代动力学的研究[J];药学学报;1986年10期 |
9 |
丁璟昌,岳治权;黄花蒿治疗牛环形泰勒焦虫病及双芽巴贝斯焦虫病的试验研究[J];中国兽医杂志;1986年02期 |
10 |
岳治权;丁璟昌;张德刚;;青蒿酯对健康牛的安全试验[J];中兽医医药杂志;1986年01期 |
|
|
|
|
|
1 |
杨树德,马建民,孙娟华,陈端霞,宋振玉;青蒿酯的临床药代动力学[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1985年02期 |
2 |
王仲山,朱耀华,张叔良,吕湘林;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高压液相色谱含量测定研究[J];药学学报;1981年06期 |
3 |
张仁斌,徐松林,李英;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离青蒿素及其衍生物[J];药学学报;1981年06期 |
4 |
朱大元,黄宝山,陈仲良,殷梦龙;青蒿素生物代谢转化物的分离鉴定——Ⅰ.人体代谢转化物的分离和鉴定[J];药学学报;1980年08期 |
5 |
李英,虞佩琳,陈一心,李良泉,盖元珠,王德生,郑亚平;青蒿素衍生物的合成[J];科学通报;1979年14期 |
6 |
庄国康;朱毅;何立文;周淑维;朱仁康;;青蒿治疗盘形红斑狼疮[J];新医药学杂志;1979年06期 |
7 |
青蒿素结构研究协作组;一种新型的倍半萜内酯——青蒿素[J];科学通报;1977年03期 |
|
|
|
|
|
1 |
霍继曾,夏文江,薛明,周宗田,成克文;青蒿琥酯的活性代谢物双氢青蒿素在牛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J];中国兽医科技;1990年09期 |
2 |
夏文江,薛明,霍继曾,周宗田,金家骅,李雪萍;青蒿琥酯肌注射剂在黄牛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J];中国兽医科技;1993年09期 |
3 |
薛明,夏文江,周宗田,霍继曾;青蒿琥酯在牛体内生物转化的研究[J];中兽医医药杂志;1994年05期 |
4 |
宋炎博;王捍东;;青蒿琥酯对鸡胚和雏鸡的毒性作用研究[J];现代牧业;2019年01期 |
5 |
向军,袁烛孙,向景雍,徐红,刘继文,徐志明,李万汲;青蒿琥酯预防耕牛血吸虫病效果观察[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01年06期 |
6 |
薛明,夏文江,霍继曾,周宗田;青蒿琥酯活性代谢产物双氢青蒿素的牛体代谢动力学[J];中国兽药杂志;2004年07期 |
7 |
岳治权;张玲;张德刚;宋晓平;张寨喜;杨隆耀;;青蒿琥酯对健康奶牛E-玫瑰花环形成率的影响[J];中兽医医药杂志;1991年05期 |
8 |
;药物[J];中国农业文摘.兽医;1994年01期 |
9 |
周绪正;张继瑜;李剑勇;李金善;魏小娟;牛建荣;李冰;胡宏伟;;青蒿琥酯纳米乳对羔山羊泰勒焦虫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兽医杂志;2010年12期 |
10 |
张杰;李冰;周绪正;张继瑜;;抗焦虫药青蒿琥酯纳米乳对大鼠的亚慢性毒性[J];江苏农业科学;2011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