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 ka河西走廊及毗邻地区沙漠化过程的气候与人文背景
【摘要】:根据古城废弃、湖泊退缩、频降尘期等发生时代的相对一致性,确定历史时期河西走廊沙漠化过程存在3次大发展时期,即南北朝、唐末五代和明清两朝,它们均对应近2ka来的气候干冷阶段。清代中期河西走廊人口密度突破了干旱地带人口压力的"临界指标",水资源利用率超过40%,是晚近沙漠化土地迅速扩大的主要原因。
|
|
|
|
1 |
赵强,王乃昂,李秀梅,程弘毅,李育,李钢;青土湖地区9500a BP以来的环境变化研究[J];冰川冻土;2005年03期 |
2 |
王录仓,程国栋,赵雪雁;内陆河流域城镇发展的历史过程与机制——以黑河流域为例[J];冰川冻土;2005年04期 |
3 |
谢继忠;;明清时期河西走廊水利社会史研究述评——河西走廊水利社会史研究之二[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03期 |
4 |
高小强;;明清时期河西走廊的开发及生态环境的变迁[J];柴达木开发研究;2009年06期 |
5 |
岳乐平,杨利荣,李智佩,王珉,张维吉,聂浩刚;西北地区干枯湖床沉积粒度组成与东亚沙尘天气[J];沉积学报;2004年02期 |
6 |
颉耀文,陈发虎,王乃昂;近2000年来甘肃民勤盆地绿洲的空间变化[J];地理学报;2004年05期 |
7 |
李小强;纪明;Dodson J;周新郢;赵克良;孙楠;杨青;;河西走廊4200年以来青铜冶炼的元素地球化学记录[J];湖泊科学;2010年01期 |
8 |
李钢,王乃昂,程弘毅,蔺岩,张春慧;利用10a尺度上的虫旱灾异年频数(L∪D)重建陕西过去450a气候干湿变化初步研究[J];干旱区地理;2004年02期 |
9 |
李静;桑广书;;西汉以来黑河流域绿洲演变[J];干旱区地理;2010年03期 |
10 |
刘虎俊,王继和,常兆丰,马全林,詹科杰;石羊河流域的水资源及其公众的水意识[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年04期 |
|
|
|
|
|
1 |
王小光;蒋薇薇;;江西星子砂山自然环境现状及其生态恢复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5期 |
2 |
苏海洋;;中国北方旱作农业带状起源论[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4期 |
3 |
卢佳;王立强;;亚洲粉尘释放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2期 |
4 |
侯建军;张茂盛;侯婧慧;;内蒙古中部荒漠化生态环境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0期 |
5 |
王心源,何慧,钱玉春,陆应诚,高超;从环境考古角度对古居巢国的蠡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
6 |
刘桂玲;杨凤玉;全文锋;张树文;;莫旗水分资源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和潜力[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20期 |
7 |
柳艳香,高晓清;SCL与中国东部气候年代际变化[J];冰川冻土;2002年01期 |
8 |
汤懋苍,高晓清,朱德琴;本世纪西北气候可能转型的依据和原因分析[J];冰川冻土;2003年02期 |
9 |
王前进,巴音查汗,马道典,曾庆江,姜逢清,王亚俊,胡汝骥;艾比湖水面近50a变化成因分析[J];冰川冻土;2003年02期 |
10 |
胡东生,张华京;罗布泊荒漠地区湖泊蒸发盐资源的形成及环境演化[J];冰川冻土;2004年02期 |
|
|
|
|
|
1 |
张南;张宏明;;安徽汉代城市功能初探[J];安徽史学;1991年04期 |
2 |
李正图;;论汉代土地所有制的结构和运动[J];安徽史学;2006年06期 |
3 |
于琨奇;两汉田租征收方法与数量探析[J];安徽史学;1995年01期 |
4 |
赵生龙;张建东;;民勤绿洲荒漠化动态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8期 |
5 |
张光辉,石迎新,聂振龙;黑河流域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及其对地下水的依赖性[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2年03期 |
6 |
王铮,郑一萍,冯皓洁,李丽娟;水资源供需平衡的安全分析[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2年05期 |
7 |
寇有观,曾群柱,谢维荣,萧鉥;青藏高原和邻近地区的辐射及其与高原冻土的关系[J];冰川冻土;1981年04期 |
8 |
康兴成;阿尔泰山区树木年轮与气候、冰川变化相互关系的探讨[J];冰川冻土;1983年04期 |
9 |
康兴成;天山乌鲁木齐河流域年轮气候的初步分析[J];冰川冻土;1985年02期 |
10 |
刘纯平,姚檀栋,ThompsonL.G.,DavisM.E.;敦德冰芯中微粒含量与沙尘暴及气候的关系[J];冰川冻土;1999年01期 |
|
|
|
|
|
1 |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郁鸿胜;[N];国际金融报;2005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