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基于均生函数水稻扬花低温冷害程度的EOF预测模型

那家凤  
【摘要】:提出一种定量、连续、同时反映低温有害天数和强度的低温指数,并基于均生函数对其作主成分EOF分析,得到预测模型,预测结果令人满意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黄小云;陈建云;黄根如;杨静琦;刘润全;熊文刚;;浅析低温冷害对晚稻结实率的影响及对策[J];上海农业科技;2011年04期
2 卢代华;;水稻秧苗期遇低温冷害的病害防治措施[J];四川农机;2011年03期
3 马冬梅;;影响凌海市水稻生产的环境因素及应对措施[J];现代农村科技;2011年14期
4 于淑霞;;探讨水稻低温冷害的防御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0年04期
5 何璐;张小勇;莫海涛;肖传绪;王恩飞;;抗寒生化制剂对棉花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4期
6 田冠涛;;对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0年12期
7 宋广树;孙忠富;孙蕾;杜克明;王夏;;东北中部地区水稻不同生育时期低温处理下生理变化及耐冷性比较[J];生态学报;2011年13期
8 孙淑红;;良种化工程中标品种龙粳26的选育、创新与利用[J];中国种业;2011年08期
9 张云江;;寒地早熟优质抗病水稻品种龙粳27及配套栽培技术[J];作物杂志;2011年04期
10 刘乃生;宋成艳;王桂玲;周雪松;;黑龙江省部分水稻品种孕穗期抗冷性鉴定与筛选[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1年08期
11 宋天庆;赵慧珠;;水稻新品种“凤稻23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J];云南农业科技;2011年04期
12 李维顺;;棉花遇到灾害性天气的管理措施[J];农业科技通讯;2011年07期
13 张云霞;冉献忠;;气象条件对2010年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J];气象与环境科学;2011年S1期
14 吴文祥;骆文龙;;籼型水稻温敏核不育系宣69S海南异地冬繁高产技术研究[J];园艺与种苗;2011年04期
15 王献忠;;优质专用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农业知识;2011年19期
16 孟庆东;张绍峰;;无纺布在水稻育苗上应用效果试验初报[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11年14期
17 ;[J];;年期
18 ;[J];;年期
19 ;[J];;年期
2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腊梅;;石河子地区春季低温对冬小麦生长影响分析[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粮食安全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2 张建平;王春乙;赵艳霞;杨晓光;;我国东北地区玉米低温冷害评估方法研究[A];粮食安全与现代农业气象业务发展——2008年全国农业气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杨光;周洪昌;原亚萍;;玉米抗冷种质资源的筛选与鉴定[A];吉林省第六届生命科学大型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8年
4 傅玮东;李新建;姚艳丽;;棉花生长前期低温冷害指标的初步研究[A];全国农业气象与生态环境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马树庆;王琪;姜丽霞;;东北地区水稻低温冷害气候风险分析[A];中国农学会农业气象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王连敏;王立志;王春艳;李忠杰;李锐;;黑龙江省水稻冷害 Ⅰ.冷害发生的时间规律[A];2008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7 韩进云;黄伟;吴璋琪;朱穆君;;从水稻抽穗开花期受不良气候影响 谈粮食生产安全问题[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8 陈玥熤;郭建平;;新疆棉花低温冷害逐步回归预测模型[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生态气象业务建设与农业气象灾害预警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9 江明;谢文申;杨祖武;;香荚兰冷害和抗冷性的研究动态[A];2002年中国香料香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王连敏;王立志;李忠杰;李锐;王春艳;刘功;中本和夫;;黑龙江省水稻品种耐寒能力评价[A];中国作物学会栽培专业委员会换届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宋广树;东北地区玉米和水稻低温冷害诊断指标与远程决策管理系统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2 高晓容;东北地区玉米主要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3 侯立刚;磷对东北粳稻耐冷性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D];沈阳农业大学;2012年
4 乔建磊;马铃薯雾培营养调控机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孙雯;气候变暖对中国水稻生产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6 戴陆园;云南稻种资源耐冷性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全炳旭;气候变化对吉林省水稻延迟型低温冷害影响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2年
2 王雨;黑龙江省水稻低温冷害发生规律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3 刘布春;应用于低温冷害预报的东北玉米区域动力模型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4 曹印龙;三江平原井灌稻区节水增温试验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8年
5 杨若子;东北地区玉米低温冷害指标及其风险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2年
6 胡海军;玉米抗冷处理剂的配制及其效果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09年
7 修芬连;浙粳22等浙江省晚粳稻主栽品种的特征特性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8 郭晓伟;北疆石河子棉区棉花延迟型冷害指标的田间试验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8年
9 扈光辉;玉米种质耐冷性鉴定及农艺性状遗传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10 贾建英;气候变暖对东北玉米生产影响的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张凤环;科学浇水追肥 防止倒春寒和低温冷害[N];河北经济日报;2010年
2 水清 方圆;麦子小穗颖壳发白、空秕由低温冷害引起[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6年
3 记者 张桂英;防控低温确保水稻生产安全[N];黑龙江日报;2009年
4 王天舒;四项措施应对低温冷害[N];抚顺日报;2008年
5 王春艳;三金为水稻增产农民增收护航[N];农民日报;2009年
6 潘继鹏李敏;“软”棉花 提升“硬”实力[N];中国气象报;2008年
7 王萍;受冻麦田的补救措施[N];瓜果蔬菜报.农业信息周刊;2006年
8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粮油处;水稻育秧情况及田管意见[N];农民日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杨登贵;为什么要强调水稻插秧[N];宁夏日报;2010年
10 钟道;水稻后期管水技巧[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