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若干干旱指标在云南大旱年农业干旱监测评估中的适用性分析

黄中艳  钟楚  张明达  谢国清  
【摘要】:基于降水量、平均气温、日照时数等气候数据及土壤湿度资料,用相关分析和典型相关法,针对云南多种气候类型下包含秋-冬-春连旱的一个大旱年,比较分析气候干湿指数(I)、相对湿润度(M)、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降水距平百分率(Pa)和标准化降水指数(SPI)5个干旱指标在农业干旱监测评估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5个干旱指标对0-20cm土层相对湿度(SM)时空变化的解释能力排序为:IMCiPaSPI,其中前3种指数的解释度分别为89.66%、85.47%和82.59%;Pa和SPI主要反映降水波动变化,难以准确表达旱涝气候和农业干湿变化;Ci对降水变化的响应过于敏感,不太适用于部分天气气候下的农业干旱监测/评估。I、M辨识干湿变化能力强,适用范围广,对农业旱涝监测评估的适用性优于其它3个指标,但在较长持续重旱期敏感性欠佳,可结合使用低于某临界值的持续时间长度来表达干旱强度和持久性。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毅;;气象干旱与农业干旱[J];北京农业;2011年13期
2 袁国富,吴连海;京津冀平原地区一年两熟条件下农业干旱时空分析[J];中国农业气象;2000年02期
3 柳芳;姚克敏;;我国农业干旱成因与对策[J];气象教育与科技;2002年01期
4 杨载田,钟顺清;衡阳市农业干旱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经济地理;2003年06期
5 杨荣光;毕建杰;张衍华;邢建忠;郝兰春;;山东省农业干旱趋势与旱地农业技术的发展[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15期
6 陈晓楠;冯丽云;段春青;冯晓波;;农业干旱灾害风险管理体系探讨[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7 冯德光;干旱和旱灾研究中应更新的几个概念[J];海河水利;1998年06期
8 黄雪松,覃志年,李艳兰;广西农业干旱及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J];自然灾害学报;2005年02期
9 秦丽杰,袁帅;四平市降水量与农业干旱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10 王明田,杨丽霞,张敏,戴志华;提高遂宁市农业抗旱能力的对策研究[J];四川气象;2005年03期
11 姚玉璧;张存杰;邓振镛;董安祥;张秀云;魏锋;杨金虎;;气象、农业干旱指标综述[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7年01期
12 杨奇勇;李景保;蔡松柏;;湖南农业干旱脆弱性分区研究[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07年03期
13 何斌;武建军;吕爱锋;;农业干旱风险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10年05期
14 曹永强;李香云;马静;伊吉美;;基于可变模糊算法的大连市农业干旱风险评价[J];资源科学;2011年05期
15 王利娜;苏静;郑晓东;何鹏;;我国农业干旱风险研究进展简述[J];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11年02期
16 曹永强;马静;李香云;柯丽娜;伊吉美;;投影寻踪技术在大连市农业干旱脆弱性评价中的应用[J];资源科学;2011年06期
17 袁合才;辛艳辉;;基于模糊综合批判的农业干旱气候影响因素数学模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4期
18 袁合才;辛艳辉;;农业干旱问题数学模型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8期
19 张晓煜;杨晓光;李茂松;张学艺;韩颖娟;;农业干旱预警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年11期
20 吉中礼;农业干旱强度指标探讨[J];河南职技师院学报;199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景毅刚;杜继稳;张树誉;;陕西省干旱综合评价预警研究[A];陕西省气象学会2006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2 胡晓黎;杨荣旺;赵世发;瑚成英;;商洛山区干旱指标确定及成因分析[A];陕西省气象学会2006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3 王翠玲;张继权;宁方贵;刘兴朋;佟志军;;基于灰色定权聚类法的辽西北农业干旱灾情评价与区划[A];“中国视角的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高桂芹;侯书勋;董玉武;王秀玲;郑艳萍;;基于信息扩散法的农业干旱灾害风险评估[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1气象与现代农业[C];2011年
5 支克广;涂钢;王琪;陈宏俊;付光极;王江;;乾安县环境干旱和农业干旱的监测[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6 韩占成;;沧州市农业干旱分析[A];中国水利学会2003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黄雪松;邹立尧;魏春秀;陆甲;廖雪萍;;广西农业干旱灾害演变态势及防御机制研究[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0公共气象服务政策体制机制和学科建设[C];2011年
8 杨荣光;毕建杰;张衍华;邢建忠;郝兰春;;山东省农业干旱趋势与旱地农业技术的发展[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生态气象业务建设与农业气象灾害预警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9 陈怀亮;张红卫;刘荣花;余卫东;;中国农业干旱的监测、预警和灾损评估[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象灾害与社会和谐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10 蔡振群;;丽水农业干旱时空分布特征及对农业影响[A];第二届浙江中西部科技论坛论文集第二卷(气象分卷)[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丹;区域旱情中长期预报及农业干旱风险综合评价[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2 张伟东;农业干旱模型的建立与应用[D];沈阳农业大学;1993年
3 牟伶俐;农业旱情遥感监测指标的适应性与不确定性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6年
4 刘兰芳;衡阳市农业水旱灾害风险评价与风险管理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5 程静;农业旱灾脆弱性及其风险管理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6 高晓容;东北地区玉米主要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琳;辽宁省农业干旱风险评价[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2 耿秀华;宁夏农业干旱风险评价及区划[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3 孔凯;农业干旱灾害风险管理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2年
4 凌霄霞;基于修正Palmer旱度模式的湖北农业干旱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5 高倩;安徽省主要中药材农药多残留分析技术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8年
6 张翔;辽宁省旱灾风险评价[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7 李康;基于TD-SCDMA技术的干旱预警系统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8 李兴阳;宁夏干旱预警方法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9 华勇;蔬菜中农药多残留测定方法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7年
10 马苏;洞庭湖流域农业干旱遥感监测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边境 记者 王文辉;我省解除农业干旱Ⅱ级响应[N];吉林日报;2009年
2 卞辑;气象干旱与农业干旱的区别及联系[N];中国气象报;2011年
3 马德明;全省旱情持续发展 抗旱形势紧迫[N];河北经济日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路平 通讯员 粤水婷 董永春;广东今春或将更“渴”[N];广东科技报;2009年
5 通讯员 栗飞 张伟石;市抗旱督导组深入公主岭市开展工作[N];四平日报;2009年
6 马德明;全省受旱面积1222万亩[N];河北经济日报;2007年
7 记者 文君;今年我省可能出现春旱[N];吉林农村报;2007年
8 记者 马德明;我省部分地区旱象开始显现[N];河北经济日报;2007年
9 刘开福;我市出现“卡脖子”干旱[N];武威日报;2006年
10 记者 靳淑敏 见习记者 潘润林;市政府召开全市抗旱春耕生产视频会议[N];陇南日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