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气候变暖对潮州水稻主要生育期的影响和对策

丁丽佳  谢松元  
【摘要】:通过对潮州近50a来气候资料和20多年来水稻主要生育期变化规律的分析,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潮州升温明显,春季和秋季是增温较明显的季节,春季低温阴雨、秋季寒露风天气发生几率明显减少,夏季高温天气明显增加。与之相适应,水稻生育期积温升高,各生育期均有不同程度的提早,特别是2001年以后,各生育期提早更明显。通过对水稻各生育期与不同时段气温的相关分析得出,早稻各生育期与气温呈显著反相关,晚稻呈正相关,但相关不明显;对早稻大多数生育期而言,它与播种到该生育期之间平均气温的相关性均较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应气候变化的水稻栽培管理对策,为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收入提供参考。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桑建人;刘玉兰;邱旺;;气候变暖对宁夏引黄灌区水稻生产的影响[J];中国沙漠;2006年06期
2 ;气候变暖引起陆地下沉[J];四川林业科技;1991年04期
3 刘雨芳,古德祥;气候变暖后我国作物害虫发生趋势分析[J];昆虫天敌;1997年02期
4 王媛,方修琦,徐锬,戴玉娟;气候变暖与东北地区水稻种植的适应行为[J];资源科学;2005年01期
5 郑小华;气候变暖对陕西农业生产的影响[J];陕西气象;2005年06期
6 周震;王鹤龄;李耀辉;;甘肃河西地区棉花生长对气候变暖的响应及对策研究[J];中国棉花;2006年11期
7 冯志亮;何发旺;李成旺;林利娥;郭英英;;气候变暖对吕梁农业的影响[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年14期
8 吴浩华;;略论农业生产应对气候变暖的调整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07年20期
9 徐碧;;气候变暖对储粮影响及对策[J];粮油食品科技;2008年03期
10 孟宪群;;气候变暖对冬小麦生产的影响[J];农技服务;2010年02期
11 周广学;李普庆;周晓东;;全球气候变暖对朝阳地区畜牧业生产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4期
12 张厚瑄;;关于气候变暖对我国农业生态环境影响及其对策的几点看法[J];中国农业气象;1992年03期
13 舒洪岚;全球气候变化与对策[J];江西林业科技;1999年04期
14 于仲吾,尹连荣,刘新华;气候变暖对茶叶生产的影响[J];茶叶;2002年03期
15 陈素华,宫春宁,苏日那;气候变化对内蒙古农牧业生态环境的影响[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年04期
16 王世林;薛忠西;丁同华;龙庆海;王华;;气候变暖对大麦生产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18期
17 陈顺通;;应对气候变暖 改进栽培技术 促进小麦增产[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09期
18 缪圣赐;;因气候变暖冰圈在后退 EU对开放和管制北冰洋渔场的动向[J];现代渔业信息;2009年07期
19 常志霞;王长江;许国庆;张纯静;;浅析气候变暖对濮阳地区农作物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09年18期
20 郭卫华;袁爱民;高民;王哲;;浅议中国气候特点对农业发展的影响[J];甘肃农业;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建林;;陇中气候变暖与农业生产变革[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2 荣裕良;马琳;;气候变暖对松江区高温和低温日数的影响分析[A];第八届长三角气象科技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李俊有;王志春;胡桂杰;杨军;;赤峰市气候变暖及其利弊影响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气候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4 刘映宁;李艳莉;李美荣;李健;;气候变暖对陕西果业影响初探[A];2007农业环境科学峰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宋艳华;张润仙;罗律;谢太初;孙晓文;;气候变暖情况下清远气温变化特征[A];第四届粤港澳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牛丽玲;马焕香;武文安;张冉;郝新;;气候变暖对冬小麦适宜播种期的影响分析[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粮食安全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7 王宝鉴;黄玉霞;宋连春;张强;韩兰英;;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对气候变暖的响应[A];第七届全国优秀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张景珍;张莉;郭俊健;;济南近60年冬季气候变化对越冬作物及设施农业的影响[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1气象与现代农业[C];2011年
9 王淑香;;气候变暖对河南粮食安全形势影响分析[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粮食安全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10 茅于轼;;气候变暖的物理学和经济学[A];低碳经济与能源市场化论坛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龚莹;全球气候变暖条件下美国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董文军;昼夜不同增温对粳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3 王应刚;晋中盆地城市化发展对区域生态环境影响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4 张怀坤;全球变暖条件下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尹华军;增温对川西亚高山针叶林不同光环境下几种幼苗生长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都生物研究所);2007年
6 马罡;模拟气候变暖对麦蚜避热行为及其在植物上分布影响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7 陆佩玲;中国木本植物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8 谢建平;功能基因芯片(GeoChip)在两种典型环境微生物群落分析中应用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9 张振华;栽培条件、养分与激素对水稻耐盐性的影响及其调控机理[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10 孙雯;气候变暖对中国水稻生产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文岩;气候变暖对辽宁农业生产的影响与对策[D];兰州大学;2011年
2 蒋晓武;气候变暖背景下北半球陆面过程响应特征预估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3 李白鸽;江淮地区近30年农业气候资源与稻麦生产潜力的演变特征[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4 李扬;气候变化与人为干扰对长白山生物圈保护区生态环境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陈雷;水稻生产力的基因型与播期效应模拟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6 周丽静;气候变暖对黑龙江省水稻、玉米生产影响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9年
7 许永丽;难以忽视的真相[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8 王志伟;西北地区农作物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9 贾建英;气候变暖对东北玉米生产影响的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9年
10 陈瑜;模拟气候变暖温度特征对麦长管蚜种群动态影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申宁馨;气候变暖和酸雨提高森林生产率[N];大众科技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李跃辉 通讯员 张恒荣;刘雅章:人人都应为气候变暖尽份责任[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8年
3 记者 任海军;美西部树木死亡率上升,疑因气候变暖受不了[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4 石磊;碳捕获和封存技术——对抗气候变暖的利器[N];中国冶金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冯君;气候变暖背景下 农业抗旱该如何“升级”[N];中国气象报;2009年
6 张静;1700名英国科学家联合声明支持气候变暖结论[N];中国石化报;2010年
7 理查德·沃泽尔;展望2020年:不只是气候变暖[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8 记者 郑晓春;以开展珊瑚与气候变暖关系研究[N];科技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陆振华;“冷事件”难改气候变暖大趋势[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10 本报记者 游雪晴;气候变暖趋势没有改变[N];科技日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