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华北平原近45年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分析

谭方颖  王建林  宋迎波  申双和  
【摘要】:利用华北平原53个气象站1961-2005年逐日气温、降水资料,运用最小二乘法进行线性倾向估计,分析华北平原主要农业气候资源时间、空间变化趋势及其差异。结果表明:华北平原年≥0℃活动积温、5-10月≥10℃活动积温以及0℃负积温绝对值的变化与年平均气温的变化密切相关,20世纪60年代-70年代中期是热量贫乏阶段,70年代中期-90年代末是热量增加阶段,90年代末-2005年热量最丰富,但趋势表现为减少;华北北部和东部沿海热量增加趋势明显,中南部≥10℃活动积温呈减少趋势;华北平原全年、夏季降水量减少趋势不显著,但年际间变化增大,多年来降水偏少,2003-2005年的降水量增加;华北平原降水量分配在南北之间、沿海与内陆之间趋于平均,夏季表现尤为明显。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那济海;国世友;侯绪明;;1961-2009年黑龙江省作物生长季冷暖变化特征(英文)[J];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11年06期
2 萧凌波;叶瑜;魏本勇;;气候变化与清代华北平原动乱事件关系分析[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1年04期
3 王炳赟;范广洲;董一平;华维;周定文;朱丽华;张琪;;川渝地区气候与物候的变化特征分析[J];地理科学;2011年06期
4 王涛;孙小平;陈云蔚;;临安市近50年降水量变化特征分析[J];青海气象;2011年02期
5 杨黎黎;刘凤芝;姜淼;;近58年沈阳地区积温变化趋势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5期
6 张光辉;连英立;刘春华;严明疆;王金哲;;华北平原水资源紧缺情势与因源[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11年02期
7 王海岩;金燕平;;青河1957—2008年积温变化特征分析[J];沙漠与绿洲气象;2011年03期
8 刘立宏;陈丛敏;邹陈;吉春容;李新建;;喀什棉区延迟型冷害试验中光热条件对产量的影响分析[J];沙漠与绿洲气象;2011年03期
9 邢迎春;赵亚辉;李高岩;唐文乔;张春光;;北京地区宽鳍鱲的早期发育[J];水生生物学报;2011年05期
10 刘文;刘坤;张春辉;杜国祯;;种子萌发的积温效应——以青藏高原东缘的12种菊科植物为例[J];植物生态学报;2011年07期
11 郭颖;夏莹;李春云;高艳玲;姜秀萍;;通辽地区玉米生产的热量条件分析[J];内蒙古气象;2011年03期
12 沈彦俊;刘昌明;;华北平原典型井灌区农田水循环过程研究回顾[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1年05期
13 虞海燕;刘树华;赵娜;李栋;于永涛;;1951—2009年中国不同区域气温和降水量变化特征[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1年04期
14 王辰;;四季木兰围场[J];生命世界;2006年11期
15 李昕翼;肖国杰;白爱娟;施娟;;成都地区降水时空分布变化[J];气象科技;2011年04期
16 薛正平;李军;张莉蕴;戴蔚明;;气温对大棚黄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J];大气科学研究与应用;2010年02期
17 陈宝根;王仕琴;宋献方;;一维土壤水分运动模拟在土壤水分特征研究中的应用——以华北平原衡水实验站为例[J];水文;2011年03期
18 张健中;任洪雨;刘国志;;永城市葛店矿区水文地质概述[J];河南水利;2002年06期
19 卢演俦;陈杰;尹功明;王萍;;丁国瑜院士科研工作业绩简介[J];地震地质;2011年02期
20 郑淋淋;孙建华;卫捷;;我国雷暴的日变化特征[J];暴雨灾害;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费宇红;张兆吉;张凤娥;陈京生;陈宗宇;王昭;;华北平原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影响因素分析[A];中国水利学会2005学术年会论文集——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C];2005年
2 薛玲;莫兴国;郑大玮;;基于NDVI遥感数据的华北平原农田蒸散量时空分布[A];2004年湖北省气象学会年会学术论文详细摘要集[C];2004年
3 娄华君;李涛;王宏;;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量调蓄问题及对策[A];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马金玉;刘晶淼;姜朝阳;;华北地区辐射收支变化特征的初步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首届研究生年会”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5 李江波;沈桐立;侯瑞钦;王山旗;孔凡超;;华北平原一次大雾天气的数值模拟研究[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中尺度天气动力学、数值模拟和预测”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6 嘉世旭;刘昌铨;;华北地壳结构与地震[A];中国地震学会第五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4年
7 戴明宏;王荣焕;王璞;;基于CERES—Maize模型春玉米水分优化管理决策[A];2008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8 梁季阳;;华北平原的水资源危机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合理性分析[A];21世纪中国水文科学研究的新问题新技术和新方法——中国地理学会水文专业委员会第七次全国水文学术会议文集[C];1999年
9 周瑞良;;华北平原北部深层地下水活动及其对地温场的影响[A];中国地质科学院562综合大队文集(6)[C];1987年
10 常恩祥;;华北平原北部地温场和深部地质构造关系[A];中国地质科学院562综合大队文集(7、8)[C];198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迎春;华北平原典型农田生态系统氮磷平衡动态模拟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2 寇长林;华北平原集约化农作区不同种植体系施用氮肥对环境的影响[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3 陈军胜;华北平原免耕冬小麦田土壤水热特征及其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影响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4 刘云慧;华北平原农业土地利用对生物多样性和土壤有机碳变化的影响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5 余朝刚;温室气候环境微机测控系统与控制方法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6 王昭;华北平原地下水质量评价及微量有机污染物淋溶迁移性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8年
7 卢小慧;应用地表水—地下水耦合模型研究不同尺度的水文响应[D];中国地质大学;2009年
8 崔振岭;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优化氮肥管理—从田块到区域尺度[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9 郭建茂;基于遥感与作物生长模型的冬小麦生长模拟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10 郝立生;华北降水时空变化及降水量减少影响因子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雪亮;陕西省苹果黑星病春季流行模拟模型的组建[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2 安海波;华北平原地裂缝成因机理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3 刘文;种子萌发的积温效应[D];兰州大学;2011年
4 张顺周;明代华北平原地区农业试探[D];郑州大学;2003年
5 韩同超;《齐民要术》时代华北农业景观的形成及其对环境的影响[D];复旦大学;2009年
6 张雪松;华北平原冬麦田土壤CH_4吸收[D];南京气象学院;2003年
7 钟茜;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对氮素环境承受力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8 叶欣;华北平原典型农田土壤及作物氧化亚氮通量特征[D];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
9 董英;基于随机水文地质结构的华北平原地下水流模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10 刘艳艳;甘肃中东部旱作农业区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朱峰;华北平原小镇,农民也过小长假[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2 记者 镡立勇;50年气温升高近2℃ 降水量减少大约20%[N];河北经济日报;2007年
3 李涛 周涧;专家谈如何克服气候对备耕影响[N];黑龙江经济报;2010年
4 记者 李涛 周涧;抢墒整地 调整品种 抢夺积温 抢播快种[N];齐齐哈尔日报;2010年
5 记者 杨亚非;长江流域2006年水资源总量减少近两成[N];人民长江报;2007年
6 辛信 世停;华北平原万年前疑是沙漠[N];中国矿业报;2003年
7 本报记者 张桂英;抢积温 早防灾 促早熟[N];黑龙江日报;2005年
8 李凯 记者 刘廉君;《华北平原地下水演变机制与调控》项目启动[N];科技日报;2009年
9 林英;全球变暖导致去年长江中上游降水量减少[N];光明日报;2007年
10 记者 刘伟霖;黑龙江多项措施抢积温保丰收[N];农民日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