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气候变暖对石家庄冬小麦主要生育期的影响及对策

车少静  智利辉  冯立辉  
【摘要】:通过对石家庄近50年来气候资料和20多年来冬小麦主要生育期变化规律的分析,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石家庄冬春季升温明显,与之相适应的,冬小麦春季各生育期均有不同程度的提早,特别是1998年以后,各生育期提早更明显;通过对冬小麦各生育期与不同时段气温的相关分析可见,各生育期与春季气温呈反相关,对大多数生育期而言,它与返青到该生育期之间平均气温的相关性最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应气候变化的冬小麦栽培管理对策。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常志霞;王长江;许国庆;张纯静;;浅析气候变暖对濮阳地区农作物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09年18期
2 邓振镛;张强;蒲金涌;刘德祥;郭慧;王全福;赵鸿;王鹤龄;;气候变暖对中国西北地区农作物种植的影响(英文)[J];生态学报;2008年08期
3 朱俊峰;范永玲;曹才瑞;温汉光;乔云红;张峥嵘;王志宏;;气候变暖与农作物品种的适应性栽培[J];科学之友;2010年17期
4 张厚瑄;;水稻气候生产力对气候变暖的响应问题的模拟计算[J];中国农业气象;1993年01期
5 周震;王鹤龄;李耀辉;;甘肃河西地区棉花生长对气候变暖的响应及对策研究[J];中国棉花;2006年11期
6 薛昌颖;刘荣花;吴骞;;气候变暖对信阳地区水稻生育期的影响[J];中国农业气象;2010年03期
7 冯志亮;何发旺;李成旺;林利娥;郭英英;;气候变暖对吕梁农业的影响[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年14期
8 火勇,孟苞,王伟,罗天虎;冬小麦品种比较试验研究[J];甘肃农业;2005年06期
9 艾尼瓦尔·吉力力;玛合皮拉;;小麦——西瓜复播栽培试验[J];新疆农业科技;2009年03期
10 ;现代农业可巧妙利用变暖生产[J];北京农业;2009年36期
11 郭卫华;袁爱民;高民;王哲;;浅议中国气候特点对农业发展的影响[J];甘肃农业;2010年02期
12 杜海香;孙彦坤;;气候变暖对黑龙江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农作物结构调整[J];黑龙江气象;2010年01期
13 寇俊福;何玉兰;;张掖市冬小麦引种试验结果初报[J];甘肃农业科技;2006年08期
14 干志峰;曹翀;杨一平;马建科;白灵军;;陇东旱塬区冬小麦品比试验初报[J];甘肃农业科技;2011年04期
15 艾尼瓦尔,吐尔逊买海提,曹连甫;库车冬小麦品种演替规律调查分析[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1期
16 吴庆红;雪拉提;尚艳明;;塔城地区冬小麦品种比较试验[J];农村科技;2010年08期
17 周文魁;;气候变暖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综述[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9年06期
18 吴青军;王发禄;;青海省冬小麦种植技术[J];青海农林科技;2008年02期
19 高世红;王霞;;庄浪县旱地冬小麦引种试验初报[J];甘肃农业科技;2010年01期
20 王艳秋;高煜中;潘华盛;张桂华;万里鹏;郑红;;气候变暖对黑龙江省主要农作物的影响[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建林;;陇中气候变暖与农业生产变革[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2 荣裕良;马琳;;气候变暖对松江区高温和低温日数的影响分析[A];第八届长三角气象科技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韩永翔;董安祥;王卫东;;气候变暖对中国西北主要农作物的影响[A];粮食安全与现代农业气象业务发展——2008年全国农业气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王鹤龄;邓振镛;王润元;蒲金涌;赵鸿;;甘肃省越冬作物对气候变暖响应及其原因研究[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干旱与减灾——第六届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学术研讨会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5 周盛汉;;利用温室效应发展农业生产[A];第六届中国科学家论坛论文汇编[C];2007年
6 裴洪芹;吴君;吕学梅;邰庆国;;气候变化对临沂地区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A];中国农学会农业气象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李俊有;王志春;胡桂杰;杨军;;赤峰市气候变暖及其利弊影响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气候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8 刘映宁;李艳莉;李美荣;李健;;气候变暖对陕西果业影响初探[A];2007农业环境科学峰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王建恒;王荣英;胡秋卷;高霞;;黑龙港地区主要农作物对气候变暖的响应[A];中国农学会农业气象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宋艳华;张润仙;罗律;谢太初;孙晓文;;气候变暖情况下清远气温变化特征[A];第四届粤港澳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龚莹;全球气候变暖条件下美国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付连双;土壤水分对寒地冬小麦越冬性的影响[D];沈阳农业大学;2011年
3 姚凤梅;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产量的影响评价[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05年
4 张彬;冬小麦对昼夜不同增温的地下生物学响应特征及其机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5 喻敏;冬小麦不同基因型的钼效率及其生理基础[D];华中农业大学;2000年
6 付崇允;水稻T-DNA插入突变体筛选以及花发育与生育期相关突变体的研究和基因克隆[D];四川农业大学;2007年
7 彭正萍;缺磷对两个冬小麦品种磷吸收、体内分配和循环的影响[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8 郑延海;盐胁迫对不同冬小麦品种的影响及钾营养对其缓解机理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7年
9 王应刚;晋中盆地城市化发展对区域生态环境影响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10 徐春英;冬小麦氨基酸代谢与抗旱性关系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文岩;气候变暖对辽宁农业生产的影响与对策[D];兰州大学;2011年
2 王展;河南省主要作物生育期模拟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3 邱新强;不同年代代表性冬小麦品种的需水特性及其对水分胁迫的响应特性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4 毛琳;21个冬小麦品种根系的丛枝菌根真菌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5 刘平湘;不同类型冬小麦品种抗晚霜冻能力鉴定及相关生理指标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0年
6 李冠甲;干旱胁迫下不同冬小麦品种形态及生理性状差异[D];河南农业大学;2012年
7 吴泽新;气候变化对黄淮海平原主要粮食作物的影响[D];兰州大学;2007年
8 王兴;外源激素调控冬小麦抗寒性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0年
9 石亮;不同冬小麦品种(系)光合及荧光特性的比较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10 冯玉磊;寒地冬小麦返青期低温响应的生理特性与蛋白质组分析[D];东北农业大学;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隽;气候变暖对农业有何影响[N];人民日报;2003年
2 申宁馨;气候变暖和酸雨提高森林生产率[N];大众科技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李跃辉 通讯员 张恒荣;刘雅章:人人都应为气候变暖尽份责任[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8年
4 记者 任海军;美西部树木死亡率上升,疑因气候变暖受不了[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5 石磊;碳捕获和封存技术——对抗气候变暖的利器[N];中国冶金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冯君;气候变暖背景下 农业抗旱该如何“升级”[N];中国气象报;2009年
7 张静;1700名英国科学家联合声明支持气候变暖结论[N];中国石化报;2010年
8 理查德·沃泽尔;展望2020年:不只是气候变暖[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9 记者 郑晓春;以开展珊瑚与气候变暖关系研究[N];科技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陆振华;“冷事件”难改气候变暖大趋势[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